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5808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天时不如地利课件3长春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天,时,不,如,利,地,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民贵君轻,孟子,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作,现存七篇,记录孟子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之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f/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2、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gu助。寡助/之至,亲戚q/畔p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曰:“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得人心,上下团结,外城,围,孟子说:“拥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比不上拥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拥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拥有作战中上下团结的人心。”,周围三里的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比不上,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

3、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护城河,武器,坚固锋利,这样却,这,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拥有适宜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拥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发语词,甲衣,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粮食,抛弃,离开,限制,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用,粮食不是不多,,但是守城者抛弃城池逃跑了,,这是因为拥有作战有利的地形比不上拥有作战中上下团结的人心。,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用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用山河的险要,,所以,施行仁

4、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 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建立威信,达到极点,施行仁政,少,内亲外戚,指自家里的人,同“叛”,背叛,服从,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用武器装备的强大。,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亲外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服从他。,用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道:仁政,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攻打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

5、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城攻,攻方,守方,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城守,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 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战争,治国,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论点范围,得人心,深化主题,推及,想一想:,作者认为“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天时”和“地利” 是作战的客观外在条件,而“人和”是“上下一心,

6、上下团结”,讲的是参战人的士气和勇气,完全是主观的人的能动性,是作战的主观内在条件。从三者的比较中,作者更强调作战时主观的重要性,也即更强调“人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排比修辞,使文章气势更充沛,推论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依靠“人和”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地道战,陈胜吴广起义 抗日战争,中心思想,文章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突出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全文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治国道路,那就是君主要施行“仁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