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4704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1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 ,进化的实质是 。2 某岛屿上存在两个尺蛾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

2、区不同时期两个尺蛾变种的数量比: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1%1%99%两种尺蛾出现上面变化的原因是()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的作用D定向变异的结果3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该植物的A的基因频率是_。(2)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 _。(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_,进化的实质是_。4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Aa的个体占48%,aa的个体占16%。A基

3、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84%、16% B60%、40% C80%、20% D36%、64%5 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其中AA 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D在随机交配时,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6 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

4、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新环境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行了定向选择,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新物种迁入后可能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7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

5、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导致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B鼠尾草不可以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8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9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基因频率都会产生变化B

6、生物进化都可以形成新的物种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所以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会发生进化10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锈病)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锈病的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参考答案:1 答案: (1)55%、45% (2)42.5%、32.5% 55%、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

7、)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以及基因频率的算法。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的基因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型频率仍然为A(42.52+25)/200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2

8、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现象。在森林时期,两种尺蛾中的灰尺蛾与树干上的地衣颜色相似,不易被鸟类发现,它是适应者,黑尺蛾则是不适者。由于工业区的建立,工业污染使树上的地衣被大量的煤烟等污染物杀死,使灰色树干变为黑色,从而改变了尺蛾的栖息环境。原来具有保护色的灰尺蛾成为不适者,原来暴露的黑尺蛾反而因具有保护色而成为适应者。由此可见,改变了的环境是选择因子,黑尺蛾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时说明适应环境是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3 答案: (1)55 (2)42.5;32.5;55 (3)没有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 (4)种

9、群;种群基因 频率的定向改变4 答案: B5 答案: B解析: 由于自然选择作用,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A正确;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改变,但A、a的基因频率不变,B错误;AA占24%,Aa占72%,则aa占4%,所以A为60%,a为40%,而自交后基因频率不变,C正确;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6 答案: C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表格看出,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 ;随着环境的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生存不利,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A基

10、因的频率逐渐减小,a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B正确;该种群不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所以 Aa 的频率不一定为18%,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新物种迁入后,生物多样性增加,可能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7 答案: B解析: 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AC正确;鼠尾草可通过蜜蜂和其他昆虫传粉,没有蜜蜂的地方也可以繁衍后代,B错误;共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8 答案: A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个体适应环境,有的不适应;

11、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9 答案: A解析: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但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A10 答案: B解析: 感染锈病之前基因T的频率是(40+60)/(1002)=50,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40+60)/(802)=62.5,B正确,A、C、D错误。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