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土地资源及其开发2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460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土地资源及其开发2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土地资源及其开发2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土地资源及其开发2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土地资源及其开发2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土地资源及其开发2练习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 “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2 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 A.玉米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谷子 D.高梁和亚麻3 东北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黑土 褐土 棕壤 沼泽土( ) A. B. C D.4 如果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将可以( ) A.降低环境质量 B.使农业减产 C保护沼泽动、植物资源 D.使气温年较差增大5 下列商品粮基地,提供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

2、( ) A.江汉平原 B.太湖平原 C.松嫩平原 D.三江平原6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人口众多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7 “沼泽”作为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沼泽”湿地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1)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C松辽平原 D珠江三角洲(2)下列关于东北沼泽的叙述,正确的是( )沼泽是生态系统 沼泽是蓄水池,也是水地沼泽可缓和气温的日年变化 应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东北沼泽,以扩大耕地面积A B C D(3)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沼泽”资的正确方向( )A排水开垦 B发展养殖业

3、,建立自然保护区C进行绝对封闭,让其自然发展 D大力捕猎沼泽动物,发展加工业8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B、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C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D、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9 有关东北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B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严格控制采伐量,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C积极营造人工林D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10 黑

4、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2题。1. 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A劳动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2. 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参考答案:1 答案: C解析: 2 答案: B解析: 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应符合两个条件:在东北区占重要地位,且具

5、有地区特色;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大豆和甜菜是东北主要的经济作物,大豆和甜菜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和54,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3 答案: C解析: 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4 答案: C解析: 5 答案: D 解析: 三江平原所能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全国最大。6 答案: D7 答案: B D B8 答案: A9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东北地区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重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10 答案: 解析: 1、黑河市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其发展水稻种植的限制性因素。2、科技进步,水稻品种的改良与培育是促使其转变的关键因素。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