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417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陆川县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017年秋季期高二12月月考试卷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了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2“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

2、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3.“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严刑峻法 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

3、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渡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5.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6.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

4、含义是: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7.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B提倡“经世致用” C强调“天

5、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9.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D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10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的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图1 金朝“贞佑宝券”(纸币)拓片(植入铜活字以防伪)图2 1490年华隧铜活字印本宋诸臣奏议图3 乾隆年间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书页图4 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世界上

6、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排印的华资中文日报)A活字原料丰富 B服务对象广泛 C技术逐渐进步 D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11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B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2右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属于 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D注

7、重写意,奔放跃动13“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如八大山人。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依据这一描述,下图为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 A景物素描画 B花鸟工笔画 C文人写意画 D社会风俗画14上海师大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15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

8、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能印证此观点的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院,开国会16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17.“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9、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18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 C明确提出新三民主义 D特别重视民生主义19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

10、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20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

11、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胡适,这样热心倡导西化的人,在1914年的留美学生年报中居然发表了一篇非留学篇,发出这样的惊人之

12、语:“留学生,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费时伤财事倍功半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远久之图也。” 材料五: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4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派遣学生留美的原因是什么?(4分)(4).结合材料四和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胡适对留学问题态度的原因。(2分)(5).根据材

13、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22、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8分)材料一: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摘编自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材料二: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

14、。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三: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四:启蒙思想家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