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5390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语文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y,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称为“亚y圣”。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qun,yu,g,o,x,f,zng,b,.,疏通文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起,被任用,田间,被举用,被起用,狱官,市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2、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这,这样的。,使劳累。,使饥饿。,使苦恼。,使穷困缺乏,使受到阻挠,用这些来,使惊动, 使坚忍。,同“增”,增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常常,过失。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同“横”,阻塞,不顺畅,奋起,指有所作为。,被人了解,在里面,指国内。,同“弼”,辅佐。,指国外。,使生存发展。,使萎靡死亡。,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曾益其所不能。曾 通“

3、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拂 通“弼”辅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衡 通“横”梗塞,不顺,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资财贫乏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识记:词类活用:,(2)名词作动词,过:犯错误,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列举了什么事例?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推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六个人,共同的特点,1、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排比、举例,结论 逆境造就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忧患造就人才,安乐国家灭亡,对比论证,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心论点 这样以后,人们就知道 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 享乐能使人萎靡死亡。,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出身卑微的事例,(道理论证)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对比论证)第3段: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总结(中心),本文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终于担当大任的贤人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们有所作为。接着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