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讲稿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4917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19.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美学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美学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美学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美学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讲稿(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概论”教案,主讲教师:倪璞 二一年九月,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一、为什么学习美学?,1、时代的需要; 2、发展文艺的需要; 3、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二、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古老: 从历史上看,人类发现美、欣赏美以至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在实践中创造美,是由来已久的。,从对于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抽象的美的观念,无疑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人们对于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在观念上进行概括和辨析,标志着人类对美进行理论研究的开始。,年轻: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敦(哈列大学与法兰克福大学教授)的 Aesthetica 一书(第一卷)出版,标志着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鲍姆嘉敦“

2、美学之父”,美学学科成立时间较短,鲍姆嘉敦“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努力,美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使这门学科获得了更为严密的理论形态。,三、美学的研究对象,五种对象论 1、研究感性认识 :鲍姆嘉通 2、研究艺术美:黑格尔 3、研究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 4、研究审美心理:立普斯 5、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马克思主义美学,“自然的人化”“化”,改造,加工;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聪明才智、勇敢、坚韧等优良品质外现 “劳动创造了美” “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四、美学研究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学的研究方法基

3、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多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 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又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但

4、是,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和不足,美学研究方法的真正出路在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运用。这一根本方法,可以细化为两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a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能物化保存。 b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艺术作品能充分显现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美学思想。c艺术作品蕴含的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概括,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因此通过艺术去研究其它审美对象,就更容易深刻揭示它们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物质。 d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五、几种具体的美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5、。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美的起源、本质和特征等。把审美现象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习俗风气等联系起来考察,从中探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变迁等问题。理论代表人,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学家丹纳(泰纳),他将审美现象放在社会的三大要素下加以考察,认为人和审美现象都必然会受到种族、时代和环境的制约。他写了艺术哲学一本书,对此详加探讨,很有说服力。,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自近代以来,心理学的日益发达基础之上的。他强调把审美作为心理过程来观察和分析,把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审美本质,转到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审美经验上。心理学本身就有不少流派,美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方法、实

6、验心理学美学方法等。当然,我们要注意,审美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和现象,它还是一种精神现象。,现象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提出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这一方方法被认为是解决“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方法,代表人法国的胡塞尔提出过“三步还原法”,即所谓的现象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现象学方法在后来的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等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途径,美学研究对象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

7、美学思想。,为什么?,(1)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美学研究的基本材料和出发点。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对象,涵盖了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2) 美学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既可以了解人类审美观念历史发展的轨迹,为今天的美学研究提供出发点,又会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上存在的种种审美现象。,(3) 美学之所以要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艺术在美学研究诸对象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艺术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决定了通过艺术去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观念等会更有效、更深刻。这些重要特点是:,七、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美学是跨界的边缘学科,同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艺术理论和自然科学都有密

8、切的关系。,第二章 西方美学史上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美学学派的形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对美的本质和特性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研究美的本质的困难主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对个别事物作审美判断或经验描述)。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和其他事物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黑格尔曾经说过,“咋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个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还是一

9、个引起争论的问题”。,一、美和美的事物的差异,(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如,漂亮小姐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却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如上海东方明珠塔或广西桂林山水的美就会因气候条件和人的心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美。,(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红颜与白发,大海与小溪,都各自有着独特的美。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美虽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我们不能用某种固定的东西、

10、固定的味或色或声来说明美,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 (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美是难的。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的论美的著作,用的是对话的形式,中间有句话很能说明现状“美是难的”。,二、美的奥秘何以如此难解?,从审美客体来看,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美的事物的无限多样性和差异性掩盖了美本质的一般性与共同性。 从审美主体来看,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往往也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由于人对美的事物现象的感受具有相对性与差异性,从而掩盖了美本质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三、不同的途

11、径,(一)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1、柏拉图 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世界。所以,美的理式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而且这种“美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绝对的;而现实事物的美是由于它来源于美的理式,是美的理式的影子,所以时而生,时而灭,变幻无常、相对的。,床的“理式” 个别的床 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 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 (“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评价:,缺陷: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把人对美的事物的认识绝

12、对化。“美的理式”是脱离个别美的事物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普遍性都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离开个别也就无所谓一般。所以柏拉图的理式是空洞而抽象的概念。 优点:柏拉图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从具体事物上升到一般性的研究。黑格尔对此大加赞赏。他还讨论了当时时兴的美的各种定义,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资料。,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只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美和真是有区别的,只有当理念(真)在感性的外在的存在中实现自己的时候,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 他把理念打入客观存在内部去否定客观事物的美。认为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美中所

13、谓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作品的“意蕴”的显现。一切造型、色彩、线条、音调的运用,都是为了显示出一种内在精神。,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 世界(自然) 主观精神 人 客观精神(物质文化) 理念的感性显现,与柏拉图不同之处:,他的理念不是与客观事物相对立,抽象的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而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把美的理念看作发展过程。 黑格尔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动与美的深刻联系,明确提出了把美的本质与“自然的人化”联系起来的思想。,“只有在人把他的心灵的定性纳入自然事物里,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里的时候,只有通过这种实现了的活动,人在他的环境里才成为对自己是现实的,才觉得那

14、环境是他可以安居的家”,又说 “就在这种自我复现中,把存在于自己内心世界里的东西,为自己也为旁人,化成观照和认识的对象”,“在事物的形状中他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评价:,优点: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首先,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就是理念借感性形式放出的光辉。其次,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再次,强调了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的作用。 缺陷:他的这一切论断都是头足倒立的。因为所谓作为客体的自然,在黑格尔那里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所谓人的活动、劳动,在黑格尔那里也主要只是人的意识的活动、精神的劳动。因此,他的这种自然的人化、改变世界等等,实质上只是意味着一种意识的过程和思辨的产物,而不是真

15、正感性现实的实践活动,不是客观物质的活动。(客观唯心主义),(二)从主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康德 康德建立在经验论的基础上,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提出审美是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 “如果说一个对象是美的,以此来证明我有鉴赏力,关键是系于我心里从这个表象上能看出什么,而不是系于这个事物的存在。”,“(审美)趣味是以完全无利害的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表象方式加以判断的能力。这种快感的对象就称为美的” 康德并不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本身,相反,只有当这种没有目的(无功利)而又合目的性(事物存在的理由)的形式,符合主观认识功能(想象力与理解力),引起它们的和谐活动,从而产生一种愉快,它才是美

16、的。,美就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厉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 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评价:趣味判断与厉害、概念无关。企图把真善美加以 区分,(合理),但割裂并走向极端化。 美是主观的,美作为合目的性形式,不存在于现实对象 的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审美判断者的心境与快与不快的 情感之中(对象的美不美,只有根据主观的快与不快为 转移) 。走向唯心主义。,2、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艺术作品只是备忘工具,给人的直觉印象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评价:主观唯心主义者,认识到形象思维的重要性。,3、叔本华,美是意志的暂时休息。 艺术是人生暂时“解脱”痛苦的结论。,(三)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亚里士多德: 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认为“一般”不能脱离“个别”而单独存在,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在于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