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837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017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段考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ku ) 阡灭(jin) 锐不可当(dng) 一丝不苟(gu) B悄然(qio ) 仲裁(zhng) 屏息敛声(bng) 如梦初醒(xng) C娴熟(xin) 紧崩(bng) 震耳欲聋(zhn) 惟妙惟肖(xio)D推崇(cng) 丘壑 (h) 自出新裁 (ci ) 巧妙绝伦 (ln)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A王教授殚精竭虑地钻研科学,终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夜晚,街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看得我眼花缭乱。C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D中央电视台的访谈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枪声。B.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C. 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D. 南昌大学绿色服务团携手华夏公益服务中心,正式开展了以主题为“暖冬行动,让我们一起行动”,呼吁在校大学生关注困难群体,关

3、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A. B. C. D.5.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 )(2分)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

4、切要求。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南园十三首(其十三)唐 李贺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注释】古刹:古寺 岚:山头云气 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6下列对诗歌内

5、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全诗描绘了南园一带从早到晚旖旎动人的山水田园风光。B颔联描绘了柳絮纷飞似雪,溪水涨满麦田,春水丰足的喜人景象。C尾联写捕鱼人夜晚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照明夜渔的情景。D诗歌前四句主要描摹了白天的自然景物,后四句主要写夜晚人的活动。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依次描绘各类景物。B.“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忽现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的惊喜。C.“度”写出了钟声由近及远的传递感。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6、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B母/卒三年 C乡邻/给衣物 D屋舍/衣物殆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以己之衣遗之 ( ) (2)母卒三年 ( ) (3)方悟母之善举 ( )10翻译文中下列句子。(4分)(1)夜则纺织于烛下,竟

7、年如是。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11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夕日欲颓,。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猿则百叫无绝。 ? 松柏有本性。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白头搔更短,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星河欲转千帆舞。三、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7分)冬霜暖阳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

8、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

9、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

10、和渴念的。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11)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

11、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12)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13)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13.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 、 、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4分 ) 14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2)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