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823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值:12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倔强ju 侏儒r 正襟危坐jn 任劳任怨yunB. 默契q 虬枝qu 蔚为壮观wi 藏污纳垢guC. 禁锢 g 匀称chng 惟妙惟肖

2、xio 诚惶诚恐 hungD. 遏制 濒临bn 坦荡如砥d 锐不可当d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弧形犀利巧妙绝纶长途跋涉B田畴罅隙色彩斑澜重峦叠嶂C苔痕慷慨待人接物藏污纳垢D悲悯推祟威风凛凛精疲力竭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简直是巧妙绝伦,其实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D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

3、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B学校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日本想要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5.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C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D

4、.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6.下面相关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红星照耀中国小说斯诺美国B. 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法国C. 史记史学巨著司马迁中国(汉代)D. 汪曾祺西南联合大学中国当代散文家大淖记事7.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季节的变化;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8. 古诗文默写(8分)(1)角声满天秋色里, 。(杜甫春望)(2)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3)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笔墨,刻画奇特壮丽的沙漠景

5、象的句子是 , 。(4) , ,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比较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文西湖游记,完成912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6、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

7、失。【注释】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藉:垫。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吾与汝毕力平险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与之俱使高丽 船欲倾覆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1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性格特点。(2分)12.【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二)现代文阅读(11分)百合花开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茎好

8、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孤寂。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地,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一瞬间,我觉得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应该给它。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连土一起悬空出来

9、。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环境,叶片舒展着,不用借助小木棒,就能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到了九月,天气逐渐转凉,我又开始上学了,野百合

10、也在一阵又一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那一片片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这个球茎还可以吃。我舍不得吃掉球茎,我要父亲给我变出更多的百合花来。父亲依了我,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并作了记号。父亲说,来年春天它们又能长出嫩芽。那一年,我八岁。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冬天特别漫长,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

11、八颗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父亲笑了笑,牵着我出了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在父亲身边,我就是那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女孩儿。也许,是他给予我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行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

12、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6年01期,略有删改)13在作者成长的路上,百合花给了他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三点。(3分)14赏析第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提示:从“修辞”角度分析)(3分)1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16题目“百合花开”有什么含义?(3分)

13、(三)说明文阅读(10分)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

14、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但是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