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797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二,三,一、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一,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作为中央政权机构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权政治体制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的全部领土又被分割为二百多个藩国,每个藩的领主都拥有独立的而且是世袭的军政实权,因而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由于一些藩国和幕府长期对立,甚至发生公开对抗,这就为革新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第二,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在幕府统治崩溃前,倒幕派已拥有较强的实力;反幕府的藩主还纷纷结成联盟;倒幕派获得京都朝廷的支持。农民武装和市民暴动的高涨,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也间接支持了倒幕

2、斗争。幕府已处于内外交困、分崩离析、腐朽不堪的严重危机之中,在最后的决战中不堪一击。,一,二,三,第三,倒幕派建立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明治政府建立后,逐步进行政权建设,把原来以将军为首的幕府领主阶级的封建政权改造为以天皇为首、维新派下级武士为核心、代表资产阶级与地主联合专政的新政权,并通过一系列官制、机构的改革,使这个政权得到巩固和健全。然后,由这个强有力的新政权来发布命令,逐步进行除旧布新的各项重大改革。 第四,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使它的国内改革能够在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实施。,一,二,三,二、日本帝

3、国主义的特征及其成因 1.特征: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成因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非但没有消灭封建残余,反而与之紧密结合;同时,日本垄断资本家大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与大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二,三,(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欧美列强;而自然资源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市场十分狭小的现实,又难以满足资本扩张的内在要求。在与西方列强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家便与拥有极大权力的军阀集团相互勾结,通过军事手段为国内垄断资本获取生存与发展空间,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

4、住友、安田等财阀控制的工业、运输业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军事化。,一,二,三,三、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都是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学习这些改革应将其放在这一大背景下,分析其对本国近代化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一,二,三,2.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3.阿里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自救图强运动,并未触及旧的生产关系,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但客观上推进了国家的近代化。 4.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