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764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9 三峡课题三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简练、精彩、优美。2.学习怎样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描写,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问题

2、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尤其是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县(现在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和洛阳担任中央官吏,多次出任地方官。郦道元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名著。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

3、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读准字音阙处(qu) 襄陵(xin) 绝(yn) 属引(zh)沿溯(s) 飞漱(sh) 御风(y) 猿鸣(yun)曦月(x) 素湍(tun) 长啸(xio) 郦道元(L)林寒涧(jin)肃 重岩叠嶂(zhn)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良多趣味(

4、古义:甚,很 今义:良好)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做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做状语,从空旷的山谷)清荣峻茂(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每至晴初霜旦(名词做动词,下霜)文言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在这数不胜数的瑰宝当中,长江三峡就是一颗最亮的珍珠。去过三峡的同学,一定会因那两岸夹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一定会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

5、大自然的伟力。让我们的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吧!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参考译文:1.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2.除非正午和半夜,其他时间都看不见太阳或月亮。3.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4.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文章

6、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

7、起来的。 【品语言,赏美景】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使文章摇曳生姿。除了写景,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春冬之景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因秋景所触发的感情。【课堂讨论,拓展延伸】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

8、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从山写起。另一方面,先写山的高峻挺拔,为下文写水的水势作了铺垫。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而春冬之时的水势较为平缓,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把握文章主旨】仔细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态,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

9、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气象万千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全。语言简练,但生动逼真,让人叹服,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使人如临其境。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文章紧扣三峡雄伟秀丽的总特征和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下笔。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一处景物,突出景物特点。(

10、200字左右)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我认为,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唯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面对三峡这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因此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我大胆地改变了过去串讲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诵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方法指导:根据古文描

11、述情景根据古文描述情景,就是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情景描述有助于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情感,是体会古文意境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文,抓住古文的主要景物。在此基础上,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古文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所描述情景的意境。素材积累:郦道元的故事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对地理考察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当时,他们游历过临朐县的熏冶泉水,又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了层层波浪和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在川谷间回荡。后来,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经常乘工作之便和公余之暇,留意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和调查。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对地理书籍的研究,郦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所记载的地理情况都过于简略,那些历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郦道元决心动手写一部书,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的情况,遂成水经注一书。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