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749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_2命题与证明13_2_1命题课件新版沪科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 命 题,1,课堂讲解,命题 真命题和假命题 互逆命题与举反例,2,课时流程,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在认识 这些性质时,使用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方法,并对它 们作出一些说理与解释. 研究几何图形,如果仅限于观察、操作和实验 等方法,难以使人确信结果的正确性,比如上一节研究 三角形性质时, 通过折叠、剪拼或度量得到三角形三个 内角的和是 180(如图是剪拼).,对于上面的结果,如果有同学提出以下疑问: (1)在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 角,只是 接近180的某个值;

2、(2)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有的接近179, 有的接近 181,不是很准确地都得180. 如何回答上面的问题呢?,1,知识点,命题,推理的问题: 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要对事物的 情况作出种种判断.判断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例如: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1 = 2; (3)1+12; (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 个数能被3整除.,知1导,知1讲,1.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要点精析: (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且具有“判断”作用 (2)命题只需具有“判断”功能,而不论这个判断正确与 否 2

3、.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呈现方法:命题一般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知1讲,注: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 可将它经过适当变形,改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 3易错警示:误认为只有正确的命题是 命题,而不正确的命题不是命题,(来自点拨),知1讲,例1 下列语句中:(1)时间都去哪儿了?(2)画一 条直线的平行线;(3)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直角;(4)4不是偶数命题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导引:紧扣命题的定义进行判断:(1)是一个疑问 句,没有作

4、出判断,所以不是命题;(2)没 有包含判断的意思,所以不是命题;(3)对 一件事情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所以是命题; (4)对事情作出了否定的判断,所以是命题,(来自点拨),B,总 结,知1讲,(来自点拨),命题是表示判断的语句,一 般都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展现;其 他如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以 及表示画图的语句都不是命题,知1讲,解:(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是条件, “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 (2)“A=B”是条件,“A的补角与B 的补角相等”是结论.,(来自教材),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 直线平行; (2)如果A =B,那么A的补角与

5、B的 补角相等.,知1讲,导引:设法把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省略的文字找出 来,要从文字的内在顺序、内在意义进行全面考 虑,分清命题的题设部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它写 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3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对顶角相等;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知1讲,解:(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 角相等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 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或两 个相等的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 相等,(来自点拨),总 结,知1讲,(来自点拨),(1)命题改写的原则:不改变命题的原意;为了改写

6、 后的语句通畅且保持原意,应适当增加或删减词 语或调换词序; (2)命题改写的方法:先搞清命题的题设(已知事项)部 分和结论部分;再将其改写为“如果那么” 的形式:“如果”后面跟的是已知事项,“那么”后 面跟的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即结论),下列语句:钝角大于90;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希望明天下雨;作ADBC; 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其中是 命题的是( ) A B C D 2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如果ab,那么ba B同位角相等 C垂线段最短 D反向延长射线OA,知1练,(来自典中点),知1练,(来自典中点),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的题设是( )

7、A平行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命题“如果a2b2,那么ab或ab0”的结论 是( ) Aa2b2或ab Ba2b2 Cab或ab0 Da2b2或ab0,2,知识点,真命题和假命题,知2讲,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来自点拨),知2讲,导引:如果ab,ac,那么bc是真命题,故正 确,如果ba,ca,那么bc是真命题,故 正确,如果ba,ca,那么bc是假命题,故 错误,如果ba,ca,那么bc是真命题, 故正确,例4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 列四个命题:如果ab,ac,那么bc; 如果ba,ca,那么bc;如果ba,

8、ca,那么bc;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有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来自点拨),知2练,(来自典中点),(中考庆阳)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 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如果ab,ac,那么bc;如果ba, ca,那么bc;如果ba,ca,那么 bc;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是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 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若a2b2,则ab D若ab,则2a2b,知2练,(来自典中点),下列语句:若AB180,则A与B互 为邻补角;120的角和60的角都是补角; 连接AB,并延长到点C;同角的余角相等 其中真

9、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有( ) 若a24,则a2; 若ab,则a2b2; 若ab,bc,则ac;若|a|b|,则a2b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知识点,互逆命题与举反例,知3讲,1.互逆命题 将命题“如果p,那么q”中的条件与结论互换,便得到 一个新命题“如果q,那么p”,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 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就叫做 原命题的逆命题 2.反例的定义 像这种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我 们称之为反例(counter example).要说明一个命题是 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知3讲,3.反例

10、的应用 (1)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 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2)易错警示: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时,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来自点拨),知3讲,(来自教材),解:(1)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是真命题. (2)逆命题是“如果ab=0,那么a=0”, 是假命题. 反例,当a=1,b=0时,ab=0.,例5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所得逆命 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果a=0,那么ab=0.,例6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 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

11、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若r2a,则r是a的平方根; (4)如果a0,那么 a.,知3讲,解:(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有一对同位 角相等; (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若r是a的平方根,则r2a; (4)如果 a,那么a0.,(来自点拨),知3讲,解:不正确 例如:当n7时,n26n70.,(来自点拨),例7 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n1,2, 3时,n26n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 明猜想:当n为任意正整数时,n2 6n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 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总 结,知3讲,(来自点拨),举反例是说明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知3练,(

12、来自典中点),(中考厦门)已知命题A:“任何偶数都是8的整 数倍”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命题A是 假命题”的反例的是( ) A2k B15 C24 D42 有下列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行;若|a|b|,则ab;直角都相等;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是 真命题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知3练,(来自典中点),对假命题“任何一个角的补角都不小于这个角” 举反例,正确的反例是( ) A60,的补角120, B90,的补角90, C100,的补角80, D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看一句话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不是作出 了明确的判断,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改写命 题时,不是机械地在原命题中添上“如果”和“那 么”,而要使改写后命题的实质不变,条件和结 论明朗化,主要要求:(1)改写后的命题与改写前的 命题的内容要一致;(2)改写后的命题的句子要完整、 语句要通顺,必要时,要对原命题加一些修饰,并 且补上原来省略的部分,(来自典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