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6184608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泳救生员【课件-精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泳救生员,主讲: 王 瑛,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游泳救生的起源和发展 1950年上海第一部体育法规颁布 1979年上海成立第一个救生组织 1993年在比利时,国际救生协会成立 2005年中国救生协会成立 2007年中国加入国际救生协会,救生员成为新职业。 2008年救生员国家职业标准颁布 2008年5月国家首批救生员考评员培训班在杭州开班 2009年5月国家首批救生员讲师培训班开班,第二节 游泳救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则,游泳救生可以分为“游泳池救生”和“自然水域救生”。 游泳救生事业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事业。 游泳救生的基本原则岸上救生优于水中救生,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

2、生,先救有意识后救无意识。,第三节 游泳救生员职业概述,游泳救生工作的宗旨是“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游泳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防为主,施救要准”。 职业道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行业和岗位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必须遵循的特定的道德行为准则。 游泳救生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1、珍惜生命、乐于奉献 2、热忱服务、尽职尽责 3、科学文明、反对迷信 4、钻研业务、勤于进取 5、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6、遵纪守法、诚实待人 游泳救生工作的中心是安全。,第二章救生游泳的基本技术,第一节 踩水技术 踩水技术动作特点:简单、方便、省力、能持久。便于观察水面情况和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3、。 身体姿势:身体直立水中,稍前倾,头露出水面,稍收髋,两腿微屈勾脚,两臂胸前平屈,掌心向下,类似蛙泳臂。 臂部技术:向外摸水时掌心稍向外,向里摸水时掌心稍向内,手掌要有压水的感觉。 腿部技术:两腿交替蹬水,两腿同时蹬夹水。 踩水的完整配合技术:腿和臂配合动作要连贯,一般是两腿各蹬夹一次,或两腿同时蹬夹一次,两手做一次摸水动作。,第二节 反蛙泳技术,反蛙泳又称“蛙式仰泳”“仰式蛙泳”。可用于托枕、托颌和托双腋等多种方法拖带运送。 反蛙泳身体姿势:身体仰卧水中,自然伸直,脸部露出水面。 反蛙泳臂部技术:两臂自然伸直同时经空中在肩前入水,然后屈臂高肘,掌心向后,使手和前臂对准划水方向,用力在体侧划

4、水。 反蛙泳完整配合技术:臂划水与脚蹬夹水同时进行。手划水跟脚蹬夹水交替进行。(两臂前移的同时,“边收边分慢收腿”),第三节 侧泳技术,侧泳技术分手出水侧泳技术和手不出水侧泳技术。 侧泳身体姿势:身体侧卧水中,稍向胸侧倾斜与水平面成10-15度角。头的下半部没在水中,下面的臂向前伸,上面的臂置于体侧,在游进时绕身体的纵轴转动。 侧泳的腿部动作: 1、收腿 (上面腿屈髋、提膝向前收,大腿与躯干成90,小腿与大腿成45-60) 2、翻脚 3、蹬剪腿 侧泳臂部技术动作 1、上手臂 2、下手臂:分为准备姿势、下滑、划水和臂前移4个阶段,第四节 潜泳技术,潜泳是潜在水下进行游泳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水下搜

5、寻或救助溺水者。 潜深技术:入水方法从陆地或池岸采用出发跳水的形式潜入水中;从水面上潜入水中。(两腿朝下潜深法,头先朝下潜深法) 潜远技术 1、蛙式潜泳方法。在游进中为了避免身体上浮,头的位置应稍低于蛙泳头的位置,头与躯干成一直线。 2、蛙式长划臂潜泳方法。脚和臂的配合,收脚与臂前伸的动作几乎同时开始。 3、爬式潜泳方法:两臂向前伸直,手掌并拢,头在两臂之间,只用双腿做爬泳打腿动作向前游进。,第五节 抬头爬泳,抬头爬泳有助于救生员在接近溺水者时快速准确捕捉目标。 抬头爬泳的身体姿势:身体俯卧水中,头部露出水面,身体尽量保持水平成流线型。 抬头爬泳腿部技术:良好的腿部动作可以维持身体平衡,保持流

6、线型的身体姿势,与两臂划水动作紧密配合,并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抬头爬泳的臂部技术:由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5个环节组成。由于头部要露出水面,手臂入水点就要近些,划水路线也就短了。,第三章 游泳救生的观察与判断,第一节 观察 观察是指:救生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间断地扫视、环视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域,及时发现溺水事故的隐患和溺水者,防止造成溺水事故发生的一种专门的救生技术。观察是救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救生工作中“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 观察方法: 扫视法: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的左右、远近进行 直线、不间断的观察; 环视法:救生员对自己负责区以某一点为起点, 进行圆周、不间断的

7、观察; 跟踪法:救生员对自己负责区内游泳技术不佳者 应进行重点的跟踪观察。,观察的要求:,(一)救生员值岗期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区,思想要保持高度集中,能够及时发现溺水事故的隐患; (二)做到重点突出(主责区)和兼顾其它(次责区)交叉观察,相互补漏,不留盲区和死角,确保游泳者的安全。 (三)在观察时要掌握“水面与池岸,水中与池底,点与面”互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时,既要观察到水下或池底有无溺水者,并且还要看清水中有无游泳技术不佳的溺水苗头。扫视池岸时,应注意岸边有无身体不适者和无人看管的幼儿,以防他人碰撞造成滑入水中的溺水事故。当发现游泳技术不佳的游泳者时,应重点跟踪观察,同时仍需兼顾自己的观察区

8、域; (四)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观察。如进场时段,应偏重于观察游泳池入口处和下水池边的区域,中场时段时,偏重于观察有无技术不佳的游泳者进入深水区,有无被家长安置在池边的幼儿;退场时应偏重于观察那些还未及时起水的游泳者;中小学专场时,应增加中、浅水区域的观察岗位; (五)根据不同的游泳人员进行观察。救生员在观察时应有所侧重,如观察老年人、少年儿童、醉酒者等特殊人群,在观察青少年游泳群体时,应注意他们是否在水中嬉闹打逗;观察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游泳者,应注意他今天的精神状态,身体是否不适;观察跳水的游泳者时,应重点注意水中是否有人被砸伤,跳水者是否受伤; (六)救生员在交接班时,接班救生员眼睛应不间断

9、地扫视自己的责任区域,并听取交班救生员的情况介绍。当交接双方确认没有事故隐患之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岗。,对易发事故人群的观察,第二节 判断,判断是指:救生员在值岗时,对观察情况做出的正确反应。判断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救生员采用哪一种救生技术去避免溺水事故发生的关键。 判断的要求: 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迅速、果断、准备的判断。 能够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及时、规范的救生技术。,判断的方法,(1)溺水者是否有意识 当水中发现溺水者时,应首先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 如溺水者在水中挣扎并发出求救的喊声,则溺水者尚有意识; 如溺水者在水中不能自主地支配肢体动作,并且缓慢下沉或已沉入池底,则溺水者已丧失意

10、识。 (2)溺水者是否受伤 有意识溺水者通过本人自述,了解受伤情况。 丧失意识溺水者可通过检查其肢体了解受伤情况: A:察看溺水者的颈椎、腰椎是否受伤。 B:察看溺水者是否发生外伤出血或肢体骨折 (3)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的溺水者不同的表现,救生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书P24),第三节 游泳救生观察区域的划分,划分原则:便于救生员观察,以及相互交叉观察和补漏。消除观察盲区和死角。 直线切割法:是根据各救生岗位位置观察分工的要求,用直线将全池的水域面积平均切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分别为各救生岗位的主责区。对岸救生岗位和近旁救生岗位主责区近端1/2的水域为次责区。,2.弧线切割法

11、: 大池弧形切割法是以每一救生岗位为圆心,以10米(小池)15米(大池)为半径切割水域,其水域即为该救生岗位的主责区。将主责区的半径在延长5米(小池)10米(大池)切割的水域,此水域为该救生岗位的次责区,非标准游泳场所观察区的划分:,1.按水面积划分法:是以每一个救生岗位所负责的主责区和次责区面积的总和来划分观察区域的。每一个救生岗位观察区域主责区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可采用交叉布岗的方式划分观察区域。 2.不留盲区和死角的划分法:对各类嬉水池在本着每个角落都可以观察到的原则,可采用直线或弧形切割法划分。,救生员观察台的设置: 观察台是救生员在观察时能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的瞭望台,是救生

12、员履行救生职责的岗位。高度为1.5M以上。 救生员的配备: 游泳场所的游泳人员人均有效水面面积不得小于2.5平方米。每250平方米水面面积需配备一名救生员。,第四章 游泳救生的赴救技术,赴救技术包括:间接赴救技术和直接赴救技术。,第一节:游泳救生的间接赴救技术,间接赴救:指救生员在游泳池内使用救生器材 (如救生竿、救生圈、救生浮漂和其他器物),对正在挣扎的溺水者经过准确判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施救的一种赴救技术。 救生圈抛掷时一定要准确到位。 手援是指救生员徒手进行施救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但要注意施救时的自身安全。,第二节 游泳救生的直接赴救技术,直接赴救是指救生员在不能采用间接

13、救生技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赴救技术。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6项环节。 入水 (救生员的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 跨步式:目视溺水者,一脚前跨,另一脚脚趾紧扣池边,并用力蹬地,在空中两腿一前一后呈弓步型,上身含胸前倾,两臂侧举,肘部自然弯曲,掌心向前下方。 蛙腿式:目视溺水者,单腿或双腿蹬离池岸,跃起时两腿作蛙泳收腿动作,含胸收腹,两臂侧举,肘部自然弯曲,掌心向下。 鱼跃浅跳式入水:救生员距离溺水者较远时采用。 直立式入水:救生员明确池水有足够的深度时可采用。,接近技术 背面接近:最常用技术,也是最安全的技术。救生员游至溺水者1-2米处急停,接近溺水者时,两手从背后托腋,然后再进

14、行拖带。 侧面接近:溺水者尚未下沉,两手在水面上挥舞挣扎时采用。救生员游至溺水者3米处,转向溺水者侧面游进,用同侧手抓住溺水者近侧手腕,将溺水者拉向救生员的胸前,再进行拖带。 正面接近:在无法使用背面和侧面接近的情况下采用正面接近。救生员游至溺水者3米左右急停,下潜至溺水者髋部以下,双手扶溺水者髋部,将溺水者转体180度,然后右手托腋,再进行夹胸或者托腋拖带。 溺水者沉底救生技术:(无意识)直接下潜至溺水者身旁,双手托腋,脚蹬池底,将溺水者拖出水面,然后进行拖带。 接近时,要尽量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解脱技术,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

15、术。 1、单手(臂)被抓解脱:转腕解脱或者推击解脱。推击要迅速、有力。 2、交叉手被抓解脱:推击法 3、单手被双手抓解脱:推击法 4、颈部被抱解脱:上推双肘(溺水者还没有抱紧时)压腕上推单肘 5、腰部正面被抱解脱:夹鼻、捂嘴、托颌法 6、腰部背面连手被抱解脱:弓身抽手扳指解脱 7、头发被抓解脱:压腕扳指法、压掌推肘解脱法,解脱后,及时将溺水者转至背贴救生员前胸,有效控制溺水者。 8、正面双腿被抱:夹鼻推颌法 9、双人抱持解脱法:夹胸蹬离法、托双腋蹬离法。一定要先分清楚谁是溺水者,再进行解脱,拖带技术,拖带技术是指救生员在水中采用侧泳、反蛙泳等各种不同的游泳技术将溺水者拖带到游泳池边的一种技术。

16、 夹胸拖带:在运送过程中,救生员的上臂和肘紧贴溺水者的胸部。 救生员的髋顶住溺水者的腰背部,保持水平位置,便于拖带。 手臂不要压迫溺水者的颈部。 托双腋拖带:救生员双手托在溺水者的两侧腋下,以拇指分别紧握溺 水者上臂两侧,四指分开拖住腋下,用反蛙泳蹬腿动作进 行拖带,这种方法适用于昏迷或有些骚动的溺水者. 托枕拖带:救生员用左(右)手托住溺水者的后脑(枕部),用力握 住枕部两侧,采用侧泳或反蛙泳游进 双手托颌拖带:救生员双手托住溺水者的下颌骨两侧,使溺水者的口 鼻始终保持在水面上,用反蛙泳技术游进 注意:拖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上岸技术,上岸是指救生员讲溺水者从水中送上池岸的一种救助技术。由于泳池的建筑结构和溺水者的受伤情况不同,上岸的技术也有区别。 深水无阶梯单人上岸技术要点:1,救生员先固定自己。 2,用腿部使溺水者面对池壁。3,整个上岸过程中救生员的手不能离开溺水者手。4、交叉手抓住溺水者的手,使溺水者转体背对泳池。5、上岸后救生员用膝关节顶住溺水者避免后倒。6、往左边平放溺水者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