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4)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4484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4)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普通心理学(4)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普通心理学(4)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普通心理学(4)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普通心理学(4)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4)(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人格,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1、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人格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使人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以区别于他们。,(二)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二、气质 (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人的行为方式上的反映。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种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倾向性上。,气质

2、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所决定的。气质是人脑的机能,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的关系特别密切。,气质的特性,在一定限度内,由于生活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影响,也可以发生一定的变化。实践表明。遗传对气质的影响有随年龄增长而减弱的趋势,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1)多血质: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这种类型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兴奋性、灵活性和可塑性。反应速度快,敏感性较弱。在行为上可看出他们热情、活泼、敏捷、精力充沛,适应能力强,容易与人相处,热爱集体,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然而,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感情支配且感情也不深刻。兴趣和意向不稳定。,(2)粘液质:属于缄默

3、而沉静的类型。这种类型感受性弱,反应性也弱,主动性却较强。不灵活,可塑性差。情绪兴奋性弱,反应速度慢。行为表现是缓慢、沉着、镇静、有自制力、有耐心、刻板、内向。与人交往适度,情绪平稳。,(3)胆汁质:属于不可遏止型。这种类型感受性弱,反应性、主动性很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情绪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外向、刻板、不灵活。行为表现常常是反应迅速、行为敏捷,在言语、表情、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忍不拔的劲头。,(4)抑制型:又称弱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这种人感受性很强,往往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动感情。反应性、主动性都很弱。刻板、内向。情绪抑郁、反应速度缓慢

4、、不灵活、不善于交际。行为表现孤僻,避免同陌生的、刚认识的人交往,不相信自己。在新的情况下,容易感到惶恐不安,在强烈和紧张的激情下容易疲劳,在习惯的环境下表现为安静。动作迟缓、软弱。具有高度情绪易感性,情绪体验方式少,但体验深刻、强烈而持久且不显露。这种人在顺利环境下,在友爱的集体里,可能表现为温顺、委婉、细致、敏感、坚定、能克服困难,富有同情心等优良品质。在不利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伤感、沮丧、忧郁、神经过敏、深沉、悲观、怯懦、孤僻、优柔寡断。他们常常病态地体验到各种委屈的情绪。,(三)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2.体型说 3.血型说 4.激素说,1、体液说 古代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内

5、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有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这四种液体的数量关系。后来意大利罗马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混合液中以血液占优势者称为多血质;以黏液占优势者称为黏液质;以黄胆汁占优势者称为胆汁质;以黑胆汁占优势者称为抑郁质。,2、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理学者克瑞奇米尔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人的体型结构与气质特征以及与所患精神病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他把人粗分为两种类型。 (1)瘦长型:身躯和四肢细长、瘦小、皮肤干燥,骨胳和肌肉都不发达,其特点表现为孤僻、严肃、沉静、多思虑。(精神分裂病患者多属于这种类型的人) (2)矮胖型:身体矮胖,脂肪丰富,四肢粗短,其特点是情绪不稳定,时狂时

6、郁,狂时兴奋,情绪开朗;郁时兴趣淡薄,心情抑郁。(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多属于这种类型的人),3、血型说 持血型说的学者认为,人的气质、性格、个性是由人的血型所决定的。因此,就可通过检验血型而测定或判断气质、性格或个性。一般认为,A型血对应黏液质;B型血对应多血质;O型血对应胆汁质; A B血型又可分为偏A型与偏B型。偏A型者对应黏液质;偏B型对应多血质。,血型与气质之间的关系(古川竹二),(4)激素说 激素的类型论者认为,个性中的气质、性格等是由人体内分泌腺的活动所决定的。他们根据人的某种腺体特别发达,而把人的气质、性格归为相应的类型。 甲状腺型。甲状腺分泌过多,在个性上有任性、主观、自信心过强等

7、表现。 脑垂体型。有耐性、细心、温顺,能忍受身心的痛苦。,甲状旁腺型。该型的人常表现出侵犯性的行为。 性腺型。性腺功能亢进者富于侵犯性。而性腺功能不振者侵犯性较少,容易对文学、艺术、音乐感兴趣。,(四)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1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2.高级活动神经类型 3.气质的特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 气质类型的关系,至目前为止,对于心理现象(特别是人的气质)的生理机制的较科学的解释,大多数学者认为仍要推崇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认为,因而可以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来划分人的个性类型,否则,我们也会象体液说 、体型说、血型说、激

8、素说等理论一样,最终陷入生物决定论的泥潭之中。,三、性格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二)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可以从一个人处理社会活动中各方面的关系体现出来。如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可以从一个人能否自觉、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如抱负、理想、信念、计划、独立、坚毅、自制力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从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中体现出来。如情绪稳定、乐观心境。,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可以从一个人的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如遇事冷静、有主见、

9、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等。, 性格与气质、能力 (1)性格与气质 性格与气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更多地受人的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过程)的制约。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方面;而性格表现的范围广泛,它几乎囊括了人的心理的社会方面的特点。 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密切,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形成爱国、勤奋、乐于助人等性格,并且可以给性格带上个人色彩。例如,同样是乐于助人的性格,不同气质的人的助人表现是不同的。胆汁质的人带有满腔热情的特点;抑郁质

10、的人是带有怜悯的特点。,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速度。自制力这个性格特征的形成,胆汁质的人要经过极大的努力,而抑郁质的人则比较容易。,性格对气质也有明显的影响。性格主要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外科医生一旦形成了沉着的性格,就有可能改造胆汁质的冲动和不可遏止的气质特点。,(2)性格与能力 性格与能力是在相互制约中发展的。一方面,能力制约性格的发展。如学生精细的观察力的发展可以影响性格的理智特征。另一方面,性格也制约能力的发展。如学生责任心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习能力也因之得到迅速发展。,勤奋的性格特征往往可以补偿某些能力的不足。如“勤能

11、补拙”。,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性格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3)性格与个性的关系 性格与个性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在与个性倾向性的问题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能力、气质等其他个性心理特征上。个性中的世界观、理想、信念等个性倾向性决定着性格的好坏性质,并赋予性格确定的社会意义。如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的人,他在对待现实的态度特征和意志特征中就会有大公无私、心襟坦荡、热情诚恳、坚忍不拔等性格特征的表现。,(4)性格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在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和外界影响及教育作用下,人形成和发展了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同时

12、也形成和发展了各种性格特征。性格就是人在心理过程方面的个性差异性的重要表现。可以说,性格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并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性格一旦形成就直接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了解性格的途径 (1)通过活动了解性格 (2)通过言语了解性格 (3)通过表情了解性格,性格与教育 (1)家庭的影响 (2)学校的影响 (3)社会的影响 (4)自我教育的影响,四、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超我要求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 是一个整体结构, 现实要求 自我 行为 由本我、自我、超 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要求 本我代表本能性冲动,超我则是社会规范,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冲突的。自我的作用就在于协调本

13、我、现实、超我之间的关系。在遵循“现实”和“道德”的原则下,满足本我的要求。,(二)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容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叫内向;指向外部叫外向。而且,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把“特质看做是人格中使行为具有一致性和倾向性的心理结构。” 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两类: (1)共同特质 (2)个体特质,共同特质是在一定文化下,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的特质。个体特质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特质。,奥尔波特认为世界上决不存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特质结构的人,所以只有通过研究个体特质来了解某个个体。 (1)首要特质 (

14、2)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1)首要特质:代表个体最独特个性的特质。弥漫性、渗透性强,影响个体各方面行为的特质,最典型、最具概括性,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如小气、吝啬等。,(2)中心特质:渗透性差,它是一个人人格特质的核心部分,概括了人的行为的一贯性表现。如诚实、开朗、乐于助人、风趣等。,(3)次要特质:接近于一个人的习惯或态度。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征。次要特质包括一个人独特的偏爱和癖好。如偏好某种口味、喜爱某种着装风格等。,(四)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英国的卡特尔继承了奥尔波特的特质概念。卡特尔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有些是人皆有之的共同特质;有些是个人独有的个别特质。有的是遗传决定的

15、;有的则是受环境的影响。,卡特尔将特质分为: (1)个别特质与功能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表面存在的可观察到的特质,这类观察材料较肤浅。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存在于深部的,是引起某些行为的内部原因。根源特质是指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的特质。,表面特质是从根源特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根源特质可以影响多种表面特质。一个表面特质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所引起的。而一个根源特质也可以影响几个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形式。例如,高学历(表面特质)是由智力、有恒性、勤奋等数种根源特质造就;而智力(根源特质)则可影响学历、职业、爱好等

16、多种表面特质。,卡特尔通过长期的研究,终于确定了16种根源特质。 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 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 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 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卡特尔认为以上16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人格特征不同,就是由于这16种人格因素在各人身上存在的强度不同,组合不同而造成的。,(五)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艾森克将人格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神经质指的是情绪稳定与否,与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特性有关。 精神质指的是冷酷心肠,缺乏人性的人,缺乏感情和同情心,好攻击,孤独,与心理病态精神分裂,行为失调等概念相似。,艾森克将维度研究与传统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结合,建立了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基本维度及与之对应的四个象限系统。即用内外向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作为坐标轴,可以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形成四个象限。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