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088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八年级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A南京条约 B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1898年百日维新 D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2我们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3下列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

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B C D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5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6“戊戌变法失败了,仅存的硕果却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里所说的硕果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同仁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7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8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下列相关搭配中,错误的是 A1894年甲午

3、战争 B1898年戊戌变法 C1901年辛丑条约 D1912年辛亥革命9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 ”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 B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C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4、被迫战略转移12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1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 ,主要原因是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

5、重大牺牲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 B C D 151947 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齐心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16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战役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7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 “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五四运动 18下列四位都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们既参加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贺龙19今天,

6、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09年、中国、詹天佑”,你可能搜索到的是A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C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2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如图中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A毕业歌B卖报歌 C铁蹄下的歌女D义勇军进行曲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共20分)。21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7、题。(1)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写出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2分)(2)伴随列强的人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3分)从左到右依次为: (3)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撅。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导致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侵华事变名称。(1分)(4)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进行,中国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请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各一例。(2分)22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

8、业发展情况。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时间(年)企业数投资额18631894119家680万元1895189874家1432万元材料二: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见右)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时间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资本(万元)日产(万袋)1911年40600多4.31919年120450018.8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时期?(1分)(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1分)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2

9、分)(3)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1分)(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2分)23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

10、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1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1分)(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1分)(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1分)(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1分)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1、)12345678910DCBCADBDDA11121314151617181920DBCCBBCBBD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共20分)。2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2分) (2)从左到右依次为: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3分) (3)九一八事变(1分)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2分) 22(1)民族工业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时期。(1分)(2)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1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发送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12、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2分)(3)一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1分)(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点: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发展艰难。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发展时间短暂,过程曲折。(写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2分)23(1)毛泽东(1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3)重庆谈判(1分)(4)国民党政权垮台(1分)(5)我们应该继承毛泽东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等。(1分)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