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40548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重点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自主探究】一、七七事变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 借口,要求进入 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 和 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该事变

2、标志着 的开始。2、在保卫 的战斗中, 、 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 相继陷落。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任军长。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 ,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 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三、淞沪会战1、1937年8月,日本在 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

3、撤出。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 个月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杀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 ,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 人以上。【合作探究】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4、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学后反思】 答案【自主探究】一、1.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宛平城;卢沟桥;宛平城;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2.北平.2.赵登禹;佟麟阁;天津。二、1.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四军;叶挺。2.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三、1.上海;姚子青;谢晋元。2.淞沪会战;3。三、1.南京;重庆。2.30万。【合作探究】1.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

5、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2. 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