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3907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广东省河源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基础题(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1分)(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1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2分)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离情又豁达豪迈的句子是:,。”(2分)(5)默写登飞来峰(4分)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孔乙己刚用手指zhan( )

2、 了酒,想在柜上写字。(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ang pian.( ) (3)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chen xi ( )中依稀可见。 (4)油漆jun lie ( )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现在有些地方的小学,开设了奥数教材,这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揠苗助长。B在班主任老师的巧言令色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C.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D. 纵观前后十年,阿来在若尔盖草原的颠沛游历,对他本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涅槃。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分)A.机制是否健全,对一个享誉全球的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修改:删去“是否”)B.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修改:删掉“过度”)C.随着河源市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改变。(修改:删掉“随着”)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大大加快了网络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修改:删去“和质量”)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李白长风破浪,无拘无束,用一身豪迈之气彰显了自由的情怀;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_。_ _ _。二、阅读题(46分)(一)鱼我所欲也(10分)鱼,我所欲也

4、;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5、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8、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A、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同时认为人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B、文章开头,作者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自

6、然引出了“贤者未失其本心”的中心论点。C、本文第二段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使感情更显强烈。D、本篇大量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9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

7、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3分)A.咸畏而爱之 咸 B. 及卒,如其所言 卒: C.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分) (三)(10分)人微未必言轻 陈世旭有一年我参加笔会,预定的路线司机没走过,全靠主办方的领导指路。车行到某处,一个当地文学作者忽然说:“路错了,刚过的那个岔口就该拐进去。”他和我一起坐在车子中间的位置,声

8、音又怯生生的,前面的人显然没听见。我说:“你该到前面去告诉他们。”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一步一步挪到前面,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声音依旧是怯生生的,像蚊子“营营”。依旧是没有任何人搭理他。他又一步一步挪回来,我问:“你肯定你是对的吗?”他很委屈地说:“我家就在那儿,可他们不相信我。”我本想站起来帮他说话,想想又作罢了,反正这地方我哪也没去过,到哪都行。结果,我们本该在预定的地方吃中饭,却到傍晚才吃上。类似的事我自己也多有经历:明明发现事情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你去制止,有决定权的人却根本不予理睬,只能眼睁睁地跟着倒霉。原因似乎很简单:人微言轻。所谓“人微言轻”,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地位低,言论

9、主张不受人重视。”这的确让人沮丧,难免感慨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说话做事得不到重视,自身价值、理想抱负真不知从何谈起。那么,怎样才能不“微”不“轻”呢?有人出了主意:历练成高人、名人、不同凡响的人,诸如高官、老板、专家、教授、大款、大腕有了地位就有了“分量”,也就有了“话语权”,可以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句顶一万句。春秋末期,就出过这样的奇迹。齐国的穰苴因为是婢妾生的而不被重用。晋国和燕国来侵时,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他去抵御晋军。齐景公觉得他人微言轻,给他配了个权臣当监军。监军很傲慢,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仗没法打。他忍无可忍,一刀宰了监军,树立了军威,收复了很多失地。齐景公要的是国土,不在乎少了一个权

10、臣,战后封穰苴做了大司马。显然,古往今来这样幸运的“微人”不会太多。而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微人”变成“贵人”,而是不要因为“人微”而自卑自贱,怀疑自己的主见,以致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失去生活的信心。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个什么身份。很多人赢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则往往是从重视和尊重自己的意见开始的。只要有充分的自信,即便真知灼见无人欣赏、披肝沥胆无人理会,这股力量也会始终支撑信念,时间最终会证明“微人”价值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害怕别人不尊重自己,但他却偏偏不爱尊重自己的意见。可见,大多数认为自己“言轻“的人,往往就是从轻视自己的意见,丧失

11、自己的声音开始的。其实,“人微”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已不要觉得自己的“言轻”,那么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呢?首先是言者要想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大众的利益,从关心别人的角度出发,及时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克服“人微言轻”的狭隘思想,破除“说了也等于没说”的片面认识,真正行使好“主人翁”的权利,履行好“主人翁”的责任。其次是言者要敢言。在主观方面,每一个言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能因见一时不被重视,或不被人理解,就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一味地做“和事佬 ”;在客观方面,则要形成并维护一个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使言者得到肯定和鼓励。如此,言者由想言、敢

12、言到要言,即言而有“信”。再次是言者要慎言。我们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不说都要达到真知灼见的水平,也要基本符合言之有物的要求,不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是人云亦云,不负责任;更不能片面地从某些局部利益出发,出歪点子、馊主意。这样不但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把自己陷入“不可信”而“言轻”的境地。因此,正确认知自我,不受“人微言轻”的局限,说负责任的话,说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话,完全释放真才实学,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相信人微未必言轻,人微也同样可以活得骄傲而自尊。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当人们的话语不受人重视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原因归咎到“人微”上。B认为自己“人微言轻”的人,

13、往往会抱怨自身价值、理想抱负无法实现。C“想言”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言”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主见;“慎言”是尽量少说。D想言、敢言、慎言的人,即使“人微”也能做到“言不轻”。2.下列的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作者的经历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段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什么身份”。C齐国穰苴的例子证明了人人都可做到不“微”不“轻”。D本文是从如何做到“人不微”和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两方面来论述论点的。3.请列举身边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人微未必言轻“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给那些抱怨“人微言轻”的人提出一条忠告。(4分)(四)(17分)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