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3834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得分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请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请勿遗漏。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5、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xi( )渎 yn(

2、)落 静m( ) 妖 ro( ) 心无旁w( )2、给加点字注音(5分)分( )外 字帖( ) 狡黠( ) 栖( )息 恪( )尽职守3、古诗默写(8分) _ _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_,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_,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马作的卢飞快,_ 。 (辛弃疾破阵子)无意苦争春,_。 (陆游卜算子.咏梅) 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池上碧苔三四点,_。 (晏殊破阵子)今夜偏知春气暖,_。 (刘方平月夜)4、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

3、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馨; ,你尽可品评自娱,陶醉龙井的淡雅,毛尖的清爽。 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B C D5、仿照下面加线部分续写一个句子。 (2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逆水可以行舟,是在启发我们学习应努力拼搏; , 。 6、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3分)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陈述句: 7、古诗词赏析(5分)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注秦

4、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春泪:指雨珠。(1)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分)(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对诗中的“卧”字作一简单赏析。(3)分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7分)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5、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

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8、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4分)借第令勿斩 被坚执锐 上使外将兵 楚人怜之 9、翻译下列句子。(4分)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0、阅读课文,回答问题。(6分)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是: , 。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你认为起义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1、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3分)陈涉

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高祖(刘邦)常繇(同“徭”:劳役)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

9、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

10、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 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

11、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

12、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

13、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2、“我”的俄罗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 象?(3分) 13、“扫烛油的老妇”以怎样的特质感动了“我”?(2分) 1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名人的雕像,这有什么用意?(3分) 15、文章第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6、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深有韵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看穿食品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