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83831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与人文素养(李雁)(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传统国学与专业干部人文素养的提高,齐鲁师范学院 文学院 李雁,弁言,国学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三教: 儒学(理学、道学)入世(与社会的关系) 佛教(禅学、禅宗)出世(与内心的关系) 道家(玄学、道教)避世(与自然的关系),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不入流)。 见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传统国学的门径:由小学到大学 小学:童蒙之学(人格培养、识文断字)。 大学:即大人之学,亦为未来如何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必修之学,具体说是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礼记中有大学篇,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人格修养、道德作用

2、及其与安邦治国的关系。与中庸 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与“五经”并列的儒家重要经典。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一、有志于道,(一)关于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案例】庄子 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

3、”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道可大可小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唐玄宗注: 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史记殷本记: “伊尹名阿衡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案例】庄子胠箧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

4、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所谓“替天行道”。 有人间正道,也有旁门左道。,(二)志于道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易经 系辞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传曰:“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论语为政:“ 子曰:君子不器”。 朱熹: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案例】论语子路 樊迟请学稼,子曰: “吾不如老农。 ”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5、,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要有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立志高远,超越功利。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 论语子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子罕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张:“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明于事理、明白做人的道理 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完善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论语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案例】程颢(人称“明道先生” )秋日偶成 闲来何事不从容,睡觉东

6、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会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康德),二、据守品德,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首先,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

7、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次,做一个勇于担待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 过,则勿惮改。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第三,做一个诚信的人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8、”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第四,做一个敏行慎言的人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与行的关系实际是道德问题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巧言乱

9、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案列】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 对曰:“杀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適君,非人情,难近。” 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適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案例论语公冶长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

10、:“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三、归依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雍也第六) 【案例】论语先进第十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

11、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案例】史记管晏列传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第一)

1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此所谓“不能”,当即不能知人也。如吕氏春秋审分所说:“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关于仁爱的具体内涵有以下几点:,首先,仁意味着爱你身边的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第十九)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同上),【案例】论语雍也第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其次,爱无大小,唯有远近而已。 爱人不意味着“兼爱”。爱视不同对象而有等差,要严格区别对待。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礼记中庸),第三,推己及人。 这不同于杀身成仁,更不等于舍己为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孟子舍生取义 仁体现在平时的普通生活中,不求外在的轰轰烈烈。 论语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厩焚,子退

14、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第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第四) 【案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第四,仁者不怨。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

15、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论语述而第七),抱怨是以自我中心,却反向他人和社会索取关爱。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荀子荣辱),最后,仁存乎一心,不需外求。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第七)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案例】论语雍也第六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四、游乎技艺,(一)关于技和艺 技能: 论

16、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教材: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由技而艺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二)为什么要学艺? 首先,能改变自己。 论语季氏: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