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83142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件三陶渊明(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和陶诗的自然之美,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后改为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星子)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

2、嘉是当时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

3、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刘裕打入建康后,曾入幕为幕僚。很快对一些黑暗现象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

4、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不久就辞职隐居。 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5、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失火,迁至栗里(今德安县吴山乡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

6、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原因一: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

7、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8、。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原因二: 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最终挂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兮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9、,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原因三 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

10、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三、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四、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

11、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时期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隋唐时期 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

12、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孟浩然的崇拜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士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李白的仰慕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白居易的敬仰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

13、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

14、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五、陶诗之

15、美,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他的诗带有浓郁的哲理意味。沈德潜说诗“贵有理趣”,陶诗便是最富于理想的。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珠与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核心,陶渊明说: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人既秉受天地之灵气而生,就应避免世俗的牵扰。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16、田。久在樊篱里,复得返自然。 返回自然集中地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如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自由。,“抱朴含真”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朴:指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淳朴、素朴的人性。 他认为上古生民是最真朴、最淳厚的:“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他的理想是摆脱礼教加在人身上的种种巧饰、虚伪和名利的欲望,恢复类似上古时代人类的自然本性。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那么社会的污浊丑恶就可以随之消除;一个淳朴的“傲然自足”的社会就可以建立起来。正像他在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诗中所咏:“鼓腹天所思,朝起暮归眠。”,他的桃花源诗并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这个理想社会的图景: 这自给自足,自然自得的桃源,便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陶 渊 明 与 魏 晋 玄 学,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