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9848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江苏省洪泽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8分)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2、(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分歧( ) zh( )蓄 tn( )痪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2分)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1分) (4)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2分)2. “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1)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写诗人离友人愈远愈加思念的诗句是 , (2)次北固山下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3)大教育家孔子用“ , 形象地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4)观沧海中,作者用“

3、, ”来表现作者博大的情怀。(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3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B通过这次比赛,使他自信心增强了。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仍然很健壮。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4.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4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 篇,原名 ,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孙悟空的角色最为著名、最受人欢迎。小说中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塑造这一人物,如“大闹天宫”、 等,他本领高强,会 ,一副钢筋铁骨。二、阅读(56分)(一)阅读皇帝

4、的新装选段,完成58题。(10分)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

5、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5、 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6、选文第段中写道:“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7、第段描写了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象一下,他们

6、从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嘀嘀咕咕地都想了些什么。请你以他们的口吻把你的想象写出来。(3分)8、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二)阅读春天的心(作者 青秋),完成913题(10分)(1)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2)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3)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4)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

7、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5)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

8、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6)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7)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8)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9)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

9、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选自读者,有改动)9.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2分)10.你认为文章开头两段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1.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向小男孩子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皱眉的原因是什么?(2分)12.写文章时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作品中有多组照应,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组照应用其作用。(2分)13.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更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进行赏析。(2分)(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2)一下

10、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4-16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4.这首诗中“左迁”的意思是 ,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因此后人称他为“ ”。 (2分)15.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2分)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分) (四)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完成1719题(10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

11、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选自世说新语)【注】孔文举:孔融。 诣:前往,到。 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仆:自谦。 了了:聪明,有智慧。踧踖(cj):局促不安。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乃通 ( )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译: 19. 孔融采用

12、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4分) (五)阅读 诫子书 ,完成2023题(20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6分) (1)诫子书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 (3)险躁则不能治性_ (4)年与时驰_ (5)遂成枯落_ (6)悲守穷庐 21请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6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5分)五作文(40分)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请以“那天,我真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 然后作文。 2、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4、字数不得低于600字,字迹工整清晰。七上语文答题纸一、积累与运用(2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