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9702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语文温馨提示:本卷满分为120分,其中4分为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ji然而止( )剑拔n张( )chn语( )归xng( )阒不见人( )锲而不舍( )鲜为人知( )殷红(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在答案卷上改正。(4分)骄揉造作 风驰电掣 鬼使神差 重震旗鼓 鸭雀无声锋芒毕露 义愤填膺 顾名思义 气冲斗牛 金壁辉

2、惶3、古诗文积累。(8分)(1)蒙曰:“士别三日,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_,尚思为国戍轮台。(3)晴川历历汉阳树, _。(4)挥手自兹去,_。(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6)于是宾客无不_,_,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_,波撼岳阳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随着“荣成国际渔民节”的成功举办,使荣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B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C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D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5、“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

3、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你喜欢这段腰鼓舞的描写吧,你也试着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描写一个场面好吗?(3分)_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1)(2)题。(4分)(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分)(2)二十孝图批判了“ ”和“ ”的孝道。(2分)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9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4、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让责备。 露布公开的文告。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但当涉猎 自以为大有所益 即更刮目相待 肃遂拜蒙母 能手执马鞍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8、用现代汉语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9、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16分)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

6、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

7、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

8、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9、。”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1

10、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_11、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12、“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_13、从文中画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_14、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1分) 月亮唱歌的夜晚 胥加山 晚风随着中秋节的明月徐徐吹来,我站在阳台上默默地等待月亮挂在树梢上歌唱。今晚的月亮会妩媚地出现在东边的天际,皎洁的月光,使我想起儿时的童谣:八月十五月儿明,爸妈忙着做米饼,菱角、鸭梨加月饼,月亮仙

11、子你爱谁? 对着冉冉升起的明月,我默唱着儿时的童谣。沿着时光的隧道,我似乎又回到了躺在老家梨树下的藤椅上听月亮唱歌的夜晚 那个年代,过节处处充满着欢乐的气息。年年的八月十五,那是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备有野菱、长藕、鸭梨、花生和一摞摞米饼,还有那用计划才买到的仅有两三块红绿丝夹心的月饼。 到了八月十五那一天,在月亮升起来之前,家家户户门前的院子里,都会摆着一张大大的方桌,上面摆满了一盘盘野菱、花生。最招引孩子们的还是那一摞摞“米饼塔”尖上的一两块月饼,因为敬过月神后,孩子们就可尝到一年才有一次的月饼。方桌上,一定有一盆清澈的水,那盈盈的满月升空以后,盆里的水面上就会浮现另一轮月亮。据说,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圆满。 当我坐在自家院里老梨树下,端详着东边天际渐渐升起的月亮时,孩子们的童谣穿过晚风,穿过月光,隐约而缥缈,像从天际中传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闹。我知道,此时,灶膛里的火被父亲烧得旺旺的,灶台上的母亲忙着在锅里贴米饼,他们流露出孩子似的喜悦,不停地喊我们的乳名,要我们端米饼上桌,生怕在敬月神上落后于别人家。 我和弟弟早早地端来满满一盆清亮的水,小心地放在桌中央,在水盆四周我们认真地摞起“米饼塔”,只等父亲拿来仅有的两块月饼加封“米饼塔”尖。坐在梨树下,听那或远或近的童谣声,不自觉地也哼唱起来,心情被月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