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 夜雨寄北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963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 夜雨寄北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 夜雨寄北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 夜雨寄北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 夜雨寄北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17 古诗五首 夜雨寄北【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 作者( ),( )代词人,字( ),号( ) 2 题目中的“寄北”的意思是_ (二)课内探究 1 读完诗歌以后,在你的头脑中浮现的是几个人的形象?写一写他

2、们各自特点。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话:_3 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4 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5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 ,_。6 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

3、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三)训练检测(8分,书写1分)1 诗中表现诗人仕途失意,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_,_。2 诗中把现实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现实的实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让亲人在确定的氛围中寻求心灵的慰藉的名句:_,_。3 诗中写期望与失望交替,愁绪与秋池共涨的虚实相生的画面,映现着诗人淹没于愁情的心境的句子:_4 诗中驰骋想象,另辟蹊径 ,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_提示总结: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

4、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

5、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