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664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3、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 读题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课题) 2*“思”就是指(指名学生说)思念亲人,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来读 (指名生1读课题) 3*听出来,你很想念亲人。“倍”又指(指名学生说)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了,该怎么读?你来!(生2读课题)4*思亲之情多强烈呀!一起来!(齐读课题)二

2、、以题引诗1*小朋友,告诉你们,这课题可是一句千古绝句呢,猜一猜它出自哪首诗呀?诗人是(指名生答),教师随机出示诗题。2*九月九日是什么节呀?(学生答)课题中的佳节就是指这重阳节。“山”在这里指华山,“山东”是华山东面的意思。“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答)*很好。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生读)预设:如学生读得流利*很好!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如学生读得不流利*你很努力地读了,但还应注意*如学生读得很有感情*不简单!你已与诗人王维心灵相通了,让我们一起来读!(齐读)三、学文感悟1*诗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明白诗人的内心,我们就得去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关于这诗的文章,好好地读读。2*

3、老师看到了,我们小朋友读书都那么投入,你能说说读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吗?(生答)我感受到了诗人王维很想念远方的亲人。(不一定这样,只要点到思念就可以)(一)品析第一段1*你们真会读书!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会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生读)*你听出了什么呢?(指名生评价)预设1:我听出了王维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从哪里听出来的?(不觉已经两年了)你来读!“15岁那年了。”*一年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

4、亲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多么难过啊,一起读!(齐读)预设2:我听出了王维15岁就离家了。*小朋友,15岁还是个孩子呀,需要的是父母的呵护,亲人的关怀!而王维却已经离家在外了,一呆就呆了2年,孤独在外,心情会怎样呢?(指名生说)*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王维的心情吗?(生读句)*王维,离家在外,多小的年纪,多长的时间,多么孤单的日日夜夜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孤独吧!(齐读句子)2出示上面为文,下面为全诗的投影:*小朋友,通过学习了这一段,回过头来读读这首诗,你读明白了哪句诗句呢?(生答)诗句中哪些字或词让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呢?(独、异乡、异客)*读诗句同样要带着诗人的心情来读,你来读读!(生读)*

5、多孤独、多寂寞呀!一起读!(齐读)(二)品析第二段1读第一段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凉凉的感觉,小朋友,读读这个句子,你的感觉如何?A:出示第二段句子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读着读着,你的心里是(热乎乎的)*具体说说哪些词让你感到心里热热的?(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扶老携幼”什么意思?(点红:扶老携幼)(生答)读好这个词!*什么时候,我们会扶着老人,带着小孩呢?(如:去市里逛街、登山等)*一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心情怎样?(生:我感到特别高兴,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师:你说得多生动啊,还是一个比喻句,而且“特别”这个词用得

6、也特别好,还能用什么词?生:十分高兴。生:非常高兴。生:格外高兴。师: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点红:兴高采烈)读好这个词!*非常非常的高兴,一起读(齐读“兴高采烈”。)*真是太高兴了。什么时候我们会“兴高采烈”呀?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生:我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去上海东方明珠游玩。生:我考试得了一百分,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去肯德基,想吃什么就点什么。生:暑假的时候,我去乡下爷爷家,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捉龙虾。)*这么多兴高采烈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大街上是多么的热闹。谁来读这句话?(生读)*这街上真够热闹的,一起读!(齐读)B:课件出示句子2:“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

7、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大街上是这么的热闹,人们是这么的兴高采烈,而此时的王维却在异乡孤独一人,当他看到此情此景心情会怎样呢?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感受到王维很思念家乡的亲人。*把他的思念之情通过朗读向大家传递!(生读句子)*重阳节到了,街上非常热闹,王维越感到十分孤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第2段)*小朋友,读读这诗,你又明白了哪个诗句呢?读好这句诗!(先指读后齐读)*诗人王维的心多么孤单呀!浓浓的思念之情勾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三)品析第3段1课件出示句子3:“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8、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快速看这个句子,你可以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开心、高兴、愉快等)*请带着你的感觉读读这句话吧!(学生自由读)*小朋友,现在我们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师读句子,学生做动作。)*多快乐的时光呀!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再次感受吧!(齐读。)2课件出示句子4: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这就是天各一方(点红),*读好这个词!*此时的王维思绪万千,他在想:兄弟们

9、,你们登高西望,是否能看到遥远的长安,是否也在思念着我呢?除了这些,王维还想了别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呀?(省略号)*想想看,王维还会想些什么? (生答)*你们所想的正是王维的心中所想,谁来读读王维心中所想的句子。(生读)*华山的西头,诗人王维正深深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而华山的东头,昔日的兄弟们正在头插茱萸,登高西望(出示课件:兄弟登高图)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练习,师生互动)(生:唉,要是王维在该多好啊,我们多一个人,也会热闹一些了。生:王维啊,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们可想你了。师:是啊,兄弟呀,我也时刻思念着你们呀!生:王维啊,你也不要太想念我们,我们都很好,你

10、独自一人在长安,可要多保重 啊。师:我很好,弟兄们,你们也要保重身体呀!*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呀!让我们一起重温王维回忆的美好画面吧!(配乐齐读第3段)*出示全诗:*此时的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引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生读)*诗句中的少一人,少的是谁呢?(生答)*从前兄弟欢聚,如今独少一人,谁再读?(生读略。)*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见到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了。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配乐范读。)*小朋友,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谁先来?(指两名学生配乐朗读古

11、诗。)(如一生读该诗,很有感情。)*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了大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忧愁和感伤。*男生,一起来!(男生读)*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一个“忆”字,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齐背古诗。)三、拓展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根据文中人物的情感来读好课文,感受了文字的美妙温度。从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教师手指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今中外,有过这样感慨的又何止王维一个,为了生活,很多人都要远离自己的家乡,与亲人、朋友两地相隔,由于孤独和思念,他们留下了许多思亲怀乡的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自由读一读。*谁想来吟诵吟诵!(指名2生即可)2*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当你读到关于这方面的诗时,别忘了多去想想诗的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