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545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_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课程标准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学习要点 (1)掌握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重大意义。 (2)了解康熙帝统治时期两次雅克萨之战的史实,认识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影响。 (3)归纳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并对康熙帝进行正确评价。,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少年皇帝 1.有利形势 康熙初年,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严峻形势 (1)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2、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2)满洲贵族入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3)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 (4)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巩固国家统一 1.稳定朝廷秩序 剪除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2.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帝下令撤藩,“三藩”起兵反清。 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提示: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

3、大一统国家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也有助于消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2)统一台湾: 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知识补充 康熙帝亲政后,与郑氏进行了多次谈判,郑氏坚持“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但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台湾不可与外国比,在招抚失败后,他决定以武力统一台湾。,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平定噶尔丹叛乱: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引兵内犯。 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定了叛乱。 (4)

4、加强民族团结: 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后,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 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 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 2.概况 (1)康熙帝亲自东巡,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 (2)康熙分别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

5、战,并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上述两河以西属俄国,以东属中国,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4)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拓展延伸 满学研究员阎崇年将康熙帝的功绩概括为八个方面: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和约;亲征朔漠,善治蒙古;重农治河,兴修水利;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问题1

6、,问题2,(1)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派清军进入台湾,并设立台湾府,实行与大陆大体相同的政策,不仅巩固了东南海防,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3)亲征噶尔丹,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全歼顽敌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它扫除了漠北、西北地区一大不安定因素,稳定了那里的社会秩序;加强了清政府对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的管辖与治理;增强了清朝对外反侵略的能力,筑成了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壁。,问题1,问题2,(4)通过康熙帝的努力,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走向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国

7、家统一,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愿望,同时也说明康熙帝的实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问题1,问题2,【例题1】 康熙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如两次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 册封班禅,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问题1,问题2,解析:两次雅克萨之战发生在东北方向;平定噶尔丹叛乱发生在西北方向;收复台湾发生在东南方向;册封班禅发生在西南方向。 答案:C,问题1,问题2,(1)历史贡献: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镇压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的侵略,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

8、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康熙帝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图书,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经济发展并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问题1,问题2,(2)不足之处: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度强化的地步,康熙帝奉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问题1,问题2,【例题2】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延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B.C. D. 解析:康熙帝统治时期,清军入关不久,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康熙帝在曲阜的作为,目的很明确,即通过推崇儒家文化延揽汉族文士,以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清朝统治,故的说法正确。康熙帝的行为是对汉族文化的推崇,不是着力提升满族文化,排除。 答案:B 点拨 康熙帝励精图治,最终促成了“康乾盛世”。在统治之初,他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加强了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