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4674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政治第03期生活与哲学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4_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专题4.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 单项选择题1.(湖南省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政治试题)2016年10月17开,神舟十一号飞船胜利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至此,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离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叉近一步。材料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ABCD【答案】D【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

3、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湖南省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政治试题)“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同一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往往县有不同的属性,这是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客观事物的属性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事物的性质因为其可变性而具有不确定性事物的属性在不同联系中呈现不问的特点ABCD【答案】D【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

4、,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唯物辩证

5、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

6、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

7、,“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 文科综合性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一个科研团队成功地让两只下肢瘫痪的猴子恢复了自主行走。科研人员将芯片植入猴子大脑,当电极捕捉到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后,芯片可发送无线信号,直接激活植入受伤的脊髓下端的接收器和脊髓电极,唤醒沉睡的运动神经。若该技术运用于人类并获成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大脑指令的传递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借助无线电克服神经

8、传导障碍彰显意识活动的创造性人的运动神经的激活离不开无线信号的传递电脑芯片可以模拟人脑对肢体发出运动指令A B C D【答案】A【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芯片可发送无线信号,直接激活植入受伤的脊髓下端的接收器和脊髓电极,唤醒沉睡的运动神经。体现了大脑指令的传递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体现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体现意识活动的创造性,选A,不选,因为即使没有无线新号,大脑依然可以工作,不选,因为电脑芯片要借助大脑神经才能发挥作用。【考点定位】物质决定意识【名师点晴】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

9、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3)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特别提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性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A.良言一句三冬

10、暖、恶语伤人六月寒B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D.夜晚,太阳存在我抬头看不见太阳,因为是夜晚【答案】A【考点定位】世界的物质性【名师点晴】世界的物质性(1)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2)考查物质概念。注意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的区别。5.(

1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因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脑容量比人脑更大的物种。还有一种认为是因为脑重与体重之比,人是最大的。可是有一种野外鼠类,这一比例比人还高。“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佐证了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定时期人们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 B C D【答案】C【考点定位】认识过程【知识归纳】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

12、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

13、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6.(广东省茂名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2016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升空。在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A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科技创

14、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D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C【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7.(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模拟文综政治试题)2016年9月,中国现在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丘成桐、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正反双方的论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

15、事求是有利于人们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表明真理和谬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ABCD【答案】C【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题肢 说法错误,因为通过论战,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故排除,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认识具有反复性8.(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模拟文综政治试题)2016年8月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重大事故多发,不容乐观。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牢固,往往造成安全事故多发。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安全意识不牢固成为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这表明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意识是解决实践中的各种矛盾的必要条件意识促进了实践结果向好的方向转化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