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215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人民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专题四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说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A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体现了

2、阶级斗争的思想【解析】题干点明的时间是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阶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A、C两项排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思想,D项说法不正确。 从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分析出,宪法起草委员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组成,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 故选B项。2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A)A“人民主权”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社会主

3、义思想D三民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意图是对“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社会主义思想”“三民主义”的理解,材料的信息反映主权在民,即“人民主权”思想。B、C、D三项都不是两部宪法的共同点。3(2016南京师大附中模拟)“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D)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共和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五四宪法”是指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文革”时期中断,新时期得以发展和完善

4、,与题干材料相符,答题为D项。4又是一年烟花三月,又是一年“”时。2017年3月“”在北京顺利召开。“”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是(C)A通过选民普选产生B国家权力机关C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D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行使国家权力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通过选民普选产生。5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C)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

5、法地位【解析】“政党制度是大合唱”体现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6“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B)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故选B。7(2016金陵中学模拟)“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颂了我国平

6、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关系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C)A享有独立的自治权B享有独立的立法权C依法管理内部事务D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解析】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受中央政府领导,没有独立的自治权,排除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并享有立法权,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不享有这些权力,排除B项。C项说法正确。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排除D项。8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

7、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C)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仅表明联邦制不适合我国国情,故不正确;材料只是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并未说明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观点,而且本身说法错误,故不正确。9某省委大楼外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

8、烂泥坑;悬崖鞍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D)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解析】根据材料中“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文革”时期。10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C)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红卫兵”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是解放前,B项是建国初期,D项是

9、新中国成立,从时间上可以判断选C项。1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A)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解析】“民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曲解了民主的含义,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根本,被少数人利用,打击大批党政机关、各级领导人及各界人士,是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2由于历史原因,下图开国大典在1972年被修改过,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的是(B)A涂掉了宋庆龄的形象B改掉了刘少奇的形象C淡

10、化了朱德的形象D增加了李济深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972年处在“文革”时期,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冤案,反映在图中,应选B项。1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作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C)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其决策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4下图为1997年利比亚国家银行发行的题有“一国两制”的邓小平纪念币。有四位同学对此进行解读,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甲:为纪念香港

11、回归而发行的B乙:“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的重要贡献C丙:“一国两制”规定港澳台地区享有同样的自治权D丁:“一国两制”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解析】在“一国两制”下,台湾地区可以享受更大的自治权,可以保留军队,故选C项。15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D)A新中国的成立B停止炮击金门C香港回归祖国D澳门回归祖国【解析】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关键是明确不同事件的意义。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停止炮击金门是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的标志,港澳回归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状态,但香港回归早于澳门回归的时间,故D项符合题干中“彻底结束”的要求。1

12、6“一国两制”的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主要表现在(A)A一国之内两种社会制度并存B扩大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C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D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夺取政权【解析】根据关键词“发展”、“国家学说”可判断选A项。17当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现实时,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D)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九二共识”的达成【解析】题干中有“两岸关系发展”的限定条件,A、B、C均是单方面的努力。18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

13、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D)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解析】依据所学,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两岸的分裂,所以两岸的分裂是内战遗留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排除B项;两岸分裂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势力”并不接受“一国两制”,符合题意。19五年前,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首次提出“一国两区”,即一个国家,两个地区(大陆,台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选项中成

14、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的事件是(C)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B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C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发布“九二共识”D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解析】材料中“一国两区”强调“一国”。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20(2017西藏民族学院附中检测)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A)A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C发出了谋

15、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前的称谓“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自由中国”有“”并立之嫌疑;后来的称谓“”和“中华民国”表明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故选A。B项材料没有反映;C项中“和解”题干没有体现;D项错误,当时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22分,22题19分,23题19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