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214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经济遭到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C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解析汉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2、展,而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思想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此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求,故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答案B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处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答案C4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A

3、.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解析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故D项正确。答案D5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B.秦朝C.西汉D.明朝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选C项。答案C6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解析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请求兴太学,以

4、养天下之士。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授内容,即以儒家经典“养天下之士”,让他们接受并宣传“大一统”的思想,而思想上的大一统是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故C项正确。A项错在“教授诸子经典”上,C项包含了B项,D项说法错误,官学体系早已确立。答案C7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古代太学遗址A.太学是汉初开始兴办的古代最高学府B.汉武帝时代太学生员完全来自官僚家庭C.太学生员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儒家经典D.太学兴办标志着古代教育系统趋于完备解析汉武帝时代才开始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中也有来自平民家庭者,西汉地方郡国学校的兴办才标志着古代教育系统趋于完备。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答案C8西汉时

5、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西汉时期,太学课程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并规定了课程,这体现了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答案D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1)太学是怎样兴办起来的?它的兴办有何意义?(

6、2)材料中汉明帝的做法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兴办: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意义:太学的兴办,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2)汉明帝亲自到太学授课并参与讨论,体现了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儒学拥有重要的社会地位。能力提升1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

7、“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解析“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与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相符合,故A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为大一统,故B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亦主张仁政,有其“民本”特色,故C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丰富,没有全面吸收一种学说,故D项错误。答案A2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一思想有关()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三纲五常”解析“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是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之后,百家消伏,思想统一,这与“大一统”思想是一致的。答案A3后汉书记载:(公元65年)日

8、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竦然兢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C.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D.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日有食之”使得“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这造成“帝览章,深自引咎”并写下罪己诏。由此可见统治者(包括官员和皇帝)认为日食是上天对皇帝的惩罚,这体现了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故C项

9、符合题意;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无从体现,故排除。答案C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设立太学解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使儒学充满了神秘色彩,使皇帝权力具有了神圣的色彩。因此,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的进程。上述观点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儒学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孔子教主化的历程也由董仲舒开启。答案B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

10、语颜渊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材料二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不二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核心:“仁”“礼”。(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因素: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