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jct2****808 文档编号:6181805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7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综合习题和复习思考题(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认为,管理首要的职能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2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中,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几乎同等重要的是( B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业务技能3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中,对基层管理者显得尤为重要的是( A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4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中,对高层管理者显得尤为重要的是( C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5财务部经理审查财务报表的能力属于( A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6营销人员的营

2、销策划能力属于( A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7当人们组成一个组织之后,组织中的活动基本上就可分为( A )。 A计划和控制 B计划和组织 C领导管理 D作业和管理8对管理者来讲,在工作中运用具体的专业知识、工具或技巧的能力是( A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9对管理者来讲,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是( B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10对管理者来讲,对事物进行全局分析、判断、洞察、概括的能力是( C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决策技能11员工因公出差,必须先由直接主管签字,再

3、由财务主管签字后方能到财务室报账,这属于管理的哪一职能? ( C )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领导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反映了管理的哪一职能? ( A )。 A计划 B领导 C组织 D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管理客体的有( ABCD )。 A人 B财 C信息 D时间2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三种技能,指的是( ABC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3以下对管理描述正确的有( BCD )。 A管理的目的是管好人 B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C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 D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人4相对于高层管理者,四大职能中,基层管理者较为关注的是( AD )。 A计划

4、B组织 C领导 D控制5李总的半天:早上7:30,进入办公室,开始浏览当天的报纸;8:00参加公司雷打不动的早操、早歌:8:30召开高层领导碰头会;9:30前往高新区管委会商谈一合作项目;12:00谈判结束。李总在这半天时间里主要扮演了( ABCD )角色。A监听者 B传播者 C领导者 D谈判者(三)复习思考题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人类的共同劳动需要分工协作,自从人类以群体的形式参与活动以来,协调、组织和指挥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行为。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发展于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和协作的普遍性。从这种意义上讲,管理与人类的历史共存,人类自有史以来,只要有共同

5、劳动的地方,就有不同程度的协调、组织和指挥等管理活动存在。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狩猎时就有不同的分工,其中最重要的工种,就是发出信号来指挥他人相互配合,以达到群体成员行动的协调一致,提高获取猎物的可能性。从远古到现代,人类要实现预期的共同劳动目的,必须相互依存,通过管理来共享知识,进行分工合作。因此,自从有了人类活动,人类的管理实践就从未停止过。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是运用各种

6、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目前得到公认的提法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a)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虽然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战略,但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为其工作小组制订经营计划,以便为组织做贡献。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支配和协调他们所负责资源的计划。b)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合作的人们如果要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能有比各合作个体总和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就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

7、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c)领导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也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配备在组织机构各种岗位上的人员,由于在个人目标、需求、偏好、性格、素质、价值观、工作职责和掌握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相互合作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

8、非常奥妙的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在中国,领导者的概念十分广泛,不仅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要实施领导职能,基层领导也要实施领导职能,而担负领导职能的人都要做人的工作、重视工作中人的因素的作用。d)控制人们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管理者既要有预防下属和事态失控的充分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必须及时取得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与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

9、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第一问: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10种角色:代表者、领导者、联络者、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这10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a)人际角色明茨伯格所确定的第一类角色是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扮演人际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3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b)信息角色明茨伯格所确定的第二类管理者角色是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

10、够顺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责任的性质决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信息角色中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种角色。c)决策角色管理者也起着决策者的作用。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使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4种角色。第二问:管理者必须具备如下3类技能。a)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

11、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高层领导并不要求精湛的技术技能,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虚心向基层的员工请教,如若不然往往出现严重的后果。b)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有时也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个人和小组、与个人和小组共事,以及同个人和小组处理好关系,以便树立团队精神。管理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取决于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概念技能

12、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在现实工作中人们会发现,有些业务骨干被提拔为管理者之后业绩并不好,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适应高层岗位的技能需要。5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称为管理的二重性。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管理方法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a)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且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管理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要求,任何社会化大生产都存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便有效地配置组织拥有的有

13、限资源,确保在资源的约束下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受相应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体现管理者的意志。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主流价值观差异较大,管理也各自具有自身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组织目标、社会责任、组织价值观、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观念和组织文化等方面。c)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学既具有科学性特征又具有艺术性特征。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

14、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是具有特定规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d)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学是一种艺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世间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行为各异,目标不同,性格各有特点。管理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同的环境中,用人、领导、人际关系、沟通和时间运用等都更倾向于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更强调管理实践的创造性。认识管理学的艺术性的意义在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管理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管理是没有模式可循的,并不是系统地掌握了管理学的知识,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第二章 管理学演进与研究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2科学管理理论的关注点是( A )。 A企业生产现场 B组织的整体利益 C人的行为及产生行为 D企业文化3 以下属于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理论是( B )。 A例外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