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菌核病的防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90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翠菊菌核病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翠菊菌核病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菊菌核病的防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技术全集之害学名:侵染矢车菊、菊、雏菊、金龟草、紫罗兰、羽衣甘兰、香豌豆等多种花卉。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为害症状:病株染病后出现萎蔫,茎基部产生褐色枯斑,湿度大时,迅速向茎、叶柄扩展,后期病部变成灰白色,长有很多绵毛状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组织腐烂,上部茎叶枯萎。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称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菌丝无色、纤细、具隔。菌核长圆至不规则形,成熟后为黑色,形状及大小与着生部位有关,菌核萌发产生 1子囊盘,一般 4。子囊盘初为杯状,直径 2的可达14黄褐色,盘下具柄,柄长受菌核埋在土层中深度影响,短的仅几 的可达 70囊排列在子囊盘表面,棍棒状,内含 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

2、圆形,无色,单胞,大小 87(三、发病特点:主要靠菌核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南方菌核多在 2及 10萌发,北方多在冬春季萌发。当月均温 5,土壤中的菌核一部分开始萌发侵染幼苗,致苗期发病,经 8子囊盘上又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子囊孢子萌发从花瓣侵入,带病花瓣落到健康叶片或茎秆上以后,引致茎秆和叶片发病,且通过枝叶传染到邻近植株上,形成发病中心,继续扩展,该病属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的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菌核萌发、子囊盘形成适温 15,子囊孢子侵入、菌丝生长适温为 20,本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三、流行动

3、态:生产上气温低、相对湿度高于 80的条件下或阴雨连绵、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栽植过密发病重。四、防治方法(1)种植翠菊的地块要与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 2 年以上轮作。(2)播种前用种子重量 02的 50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3)在发病前或发病始期喷洒 25使百克乳油 8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35菌核光悬浮剂 600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隔 7 1 次,连续防治 2。五、常用药剂:25使百克乳油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35菌核光悬浮剂 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六、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园艺/花卉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