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88419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底盘基础知识(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汽车底盘基础知识,本课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课堂纪律+考勤) (2)形成性考核:30%(三次大作业形式) (3)终结性考核:50%(注:没有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学习目标:,能够在实车上指出底盘系统任意部件的名称 能够正确指出底盘中任意元件的安装位置 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的系统以及名称,一 汽车底盘发展概况,1)50年代,汽车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工学和汽车外观完美的流线型。 2)60年代,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汽车速度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除制定新的交通法规加以限制外,还改造了制动装置和添加了许

2、多安全装置。 3)7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汽车业的重大问题。汽车设计强调轻量化、低油耗和在底盘方面如何减少行驶阻力,此时的汽车以机械控制系统或液压控制系统为主。,4)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成为汽车上的主要控制。 5)进入21世纪,汽车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环保和安全问题。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据国外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整车成本的25%以上,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你能够举出现在汽车上所运用的新技术吗?,二 新技术在底盘上的应用,1、电

3、控自动变速器(EAT),EAT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载荷、转速、车速、制动器工作状态及驾驶员所控制的各种参数,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判断后自动地改变变速杆的位置,从而实现变速器换挡的最佳控制,即可得到最佳挡位和最佳换挡时间。 优点:加速性好、灵敏度高、能准确地反映行驶负荷和道路条件等。传动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能自动适应瞬时工况变化,保持发动机以尽可能低的转速工作。电子气动换挡装置是利用电子装置取代机械换挡杆及其与变速机构间的连接,并通过电磁阀及气动伺服阀汽缸来执行。不仅能明显地简化汽车操纵,而且能实现最佳的行驶动力性和安全性。,该系统是一种开发时间最长、推广应用最为迅速的重要的安全性部件。 它通过控制防

4、止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抱死来保证车轮与地面达到最佳滑动率(15-20%),从而使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时,车轮与地面都能达到纵向的峰值附着系数和较大的侧向附着系数,以保证车辆制动时不发生抱死拖滑、失去转向能力等不安全的工况,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小制动距离。 驱动防滑系统(ASR)也叫做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或TRC),是ABS的完善和补充,它可以防止起动和加速时的驱动轮打滑,既有助于提高汽车加速时的牵引性能,又能改善其操作稳定性。,2、防抱死制动系统(ABS),3、电子转向助力系统 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是用一部直流电机代替传统的液压助力缸、用蓄电池和电动机提供动力。这种微机控制的转向助力系统

5、和传统的液压助力系统比起来具有部件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最优化的转向作用力、转向回正特性,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能力和转向响应特性,增加了汽车低速时的机动性以及调整行驶时的稳定性。,4、适时调节的自适应悬挂系统 自适应悬挂系统能根据悬挂装置的瞬时负荷,自动地适时调节悬架弹簧的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特性,以适应当时的负荷,保持悬挂的既定高度。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改进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操纵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在高速长途行驶时,可采用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恒速行驶装置将根据行车阻力自动调整节气门开度,驾驶员不必经常踏油门以调整车速。 若遇爬坡,车速有下降趋势,微机控制系统则自动加大节气门开度;在下坡时,又自动

6、关小节气门开度,以调节发动机功率达到一定的转速。当驾驶员换低速挡或制动时,这种控制系统则会自动断开。 随着世界各大汽车产家对汽车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安全气囊系统、行驶动力学调节系统(FDR或VDC)、防撞系统、安全带控制、照相控制等方面已大量采用了电子新技术。,5、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CCS),行驶系,传动系,转 向 系,制 动 系,三 汽车底盘的组成和作用,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1. 传动系,这也是汽车的传动系统,组成:指从发动机到驱动车轮之间所有动力传递装置的总称,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组成。,基本功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汽车传动系

7、的形式有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电力式等。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机械式和液力机械式传动系。 必须具备的功能: 1)减速和变速; 2)实现汽车倒驶; 3)必要时中断动力传递; 4)差速作用。,1) 离合器:保证换档平顺,必要时中断动力传动。 2) 变速器:变速、降速增矩、变向、中断动力传动。 3) 万向传动装置:实现有夹角和相对位置经常发生变化的两轴之间的动力传动。 4) 主减速器:将动力传给差速器,并实现降速增矩、改变传动方向。 5) 差速器:将动力传给半轴,并允许左右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6) 半轴:将差速器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传动系统中都有哪些组成部分?,离合器,变速器,半轴,任务:从

8、我们的实践车辆上分别找出这些组成部分。,主减速器,离合器,离合器,位置,组成,飞轮,从动盘,压盘,货车的离合器是这样的,压盘,从动盘1,从动盘2,中间压盘,飞轮,自动变速器,变速器,位置,变速器,主减速器,变速器分类,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CVT无极变速器,主减速器与驱动桥,变速驱动桥,变速部分,主减速/差速器部分,独立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齿轮,差速器总成,万向传动装置,传动轴(半轴),万向节,万向节,万向传动装置分类,半轴,传动轴,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的分类,三销轴式万向节,十字轴式万向节,球笼式万向节,课堂小结,发动机动力,离合器,液力变距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半

9、轴,车轮,传动轴,传动轴,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组成:包括车架、悬架、车桥和车轮等。 功用:支承、安装汽车的各零部件总成,传递和承受车上、车下各种载荷的作用,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2.行驶系,汽车行驶系统,项目一 行驶系统的类别及组成,1.行驶系统的分类,轮式汽车,半履带式汽车,全履带式汽车,履带-车轮式汽车,项目一 行驶系统的类别及组成,2.行驶系统的组成,车轮,悬架,车桥,车架(车身),项目二 行驶系统的各个元件介绍,1.车架,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承载式车身,项目二 行驶系统的各个元件介绍,2. 车桥及分类,车桥的功用是传递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

10、各方向的作用力及其力矩。,车桥的分类,按结构不同,按功能不同,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支撑桥,项目二 行驶系统的各个元件介绍,3. 车轮和轮胎,车轮和轮胎的主要功用是支承车辆,并减缓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轮胎按轮辐的构造不同车轮可分为辐板式和轮辐式。,辐板式,轮辐式,项目二 行驶系统的各个元件介绍,4. 悬架组成,弹性元件,阻尼器,横向稳定杆,下摆臂,车轮和轮胎,组成: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 功用: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选定的方向行驶。,3. 转向系,转向机,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汽车转向系统,方向盘,转向管柱,转向轴,项目二 转向系统各个元件介绍,1.转向操纵机构

11、的组成,项目二 转向系统各个元件介绍,2.转向机,作用: 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左右或前后摆动。,类别:,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项目二 转向系统各个元件介绍,3.转向机传动机构,项目二 转向系统各个元件介绍,4.液压动力转向组成,转向助力储液壶 转向助力泵 转向控制阀 带液压缸的转向机,组成:包括行车制动系和驻车制动系。 功用:使汽车减速、停车并能保证可靠地驻停。,5. 制动系,汽车制动系统,项目一 制动系统的类别和组成,1.制动系统的分类,制动系统,人力制动,动力制动,伺服制动,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项目一 制动系统的类别和组成,2.制动系统的组成,驻车制动手柄,驻车拉线,项目二 制

12、动系统各个元件介绍,1.驻车制动系统,作用: 保证车辆停放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驻车制动蹄片,组成:,项目二 制动系统各个元件介绍,2.驻车制动系统,作用: 保证车辆行驶时可以准确、有效地制动。,组成: 前、后制动器 制动总泵 ABS总成 制动管路,制动管路,作用 制动总泵:产生液压力传递给制动分泵 伺服装置:产生与驾驶员方向一致的作用力,帮助制动。,伺服装置,制动总泵,项目二 制动系统各个元件介绍,3.制动总泵及伺服装置,储液壶,制动推杆,制动系统各个元件介绍,4.制动器,作用:制动器的主要功用是在高压制动液压力下产生对车轮的制动力。,分类:制动分泵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钳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

13、。,钳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项目二 制动系统各个元件介绍,5.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又称为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由ABS泵体总成及轮速传感器等组成。,ABS泵体总成,轮速传感器安装位置,ABS电控单元,阀体总成,液压泵,驱动力大,动力性强,驱动力大,足够的附着力 (切向力),动力性强,满足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条件,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四 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附着力,地面附着系数,法向反作用力,路面的种类和状况,行驶车速,车轮的运动状况,汽车的总体布置,行驶的状况,车身的形状,道路的坡度,1 前置前驱动 (FF),多用于低端微型车,五 底盘总布置的几种形式,发动机纵置,发动机横

14、置,优点:1、动力总成紧凑,前轮载荷大,不足转向明显;2、越障能力强;3、散热良好;4、行李箱空间大;5、供暖机构简单;6、操纵机构简单;7、整车整 备质量轻;8、发动机横置时,可缩短车的总长 缺点:1、需采用等速万向节,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2、前轮工作恶劣,轮胎易损;3、爬坡能力差;4、后轴负荷小,制动时制动力分配不合理,后轮易抱死;5、动力总成部分空间受限,维修保养难;6、正碰损失大,2 前置后驱动 (FR),多用于中高端汽车,优点:1、轴荷分配合理,行驶平稳,轮胎寿命长;2、不需等速万向节;3、散热良好;4、行李箱空间足够大;5、供暖机构简单 6、爬坡能力强;7、拆装维修方便 缺点:1、

15、地板因传动轴而凸起,影响乘坐舒适性; 2、总长、轴距大,整车重量大,影响动力和经济性; 3、正碰时发动机易损人,3 后置后驱动 (RR),多用于微型车,总体使用很少,优点:1、动力总成紧凑,前部降低,视野好; 2、排气管不需延伸;3、整车重量轻; 4、爬坡能力强; 缺点:1、后桥符合大,过多转向明显,操纵坏; 2、前轮附着小,操稳差;3、行李箱在前部,空间不大;4、操纵机构复杂;5、发动机散热差,工作噪声易传给驾驶员,发动机纵置在后轴之后,发动机横置在后轴之后,发动机横置在后轴之前,4 四轮驱动(4WD),FR基础上变型,RR基础上变型,FF基础上变型,增设了分动器,把变速器输出的功率分成两路,一路到前驱动桥,另一路到后驱动桥。充分利用所有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增强了汽车在坏路面行驶通过能力,主要用于越野车及重型货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