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中国茶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88231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中国茶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中国茶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中国茶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中国茶艺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中国茶艺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中国茶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中国茶艺(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茶艺课程是南湖中学开设的29个校本课程中一朵小小的奇葩,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明,让有兴趣的学生利用在校兴趣课时间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和泡茶品茶的一些基本知识,在紧张的功课学习之余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茶文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自觉做一位中华文明的传承人。2013年,学校花大力气创办了茶艺室,置办了齐全的设备,装修也特别上档次,走进茶艺室就叫人眼前一亮,满眼的中国风扑面而来,墙上挂的,展示柜上摆的,还有茶室里一字铺开的都是与茶文化有关的茶画,茶具,虚实相宜,美不胜收,让人恍惚间以为到了一所高档茶楼。这个茶艺室从2013年开设以来,很受学生欢迎,迄今已办六期, 2

2、00多名学生学有所成,并影响到更多的同学,在2014至2016年举办的南湖中学第三第四第五届体育艺术文化节中,我校茶艺社的多名学员登台为全校师生表演茶艺节目,受到好评,这也极大的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在此,我相信茶艺课程会越办越好!李婷 2017年2月茶艺社活动宣传稿茶文化是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历史文化,我们本次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为载体,以学习茶知识为主体,让广大同学更多的了解茶文化。同时,激发起广大同学对茶文化的学习热情,为中国茶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茶、了解茶,让茶走进人们的生活。茶文化内容丰富,开展茶文化学习与

3、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通过茶文化学习和茶事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学们传播茶文化,有利于同学们增加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

4、道是饮茶的艺术,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南湖中学茶艺社 2014年10月15日 校本课程讲稿 -茶艺第一课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引入:“茶余饭后”四个字是人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可见茶饭相连,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以前是如何放肆地喝茶,茶仅仅是作为一种解渴或助食的饮料而存在。然而自唐宋以来,喝茶在文人雅士眼中却是十分雅

5、致的事情,并且“可以静心”消除心灵上的烦恼。现在徜徉于大街小巷时,大大小小的茶楼随处可见,但茶楼上的喧喧闹闹又怎能与静、雅扯上关系呢? 同样是喝茶,请求从好茶的清香醇味中寻求一份超脱凡俗的气质,并且籍著细致的冲泡过程,精巧的茶具配搭,体会从传统汩汩流出的闲情,欣赏好茶的内涵,从中陶冶个人的胸襟,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绝对不是大壶泡大杯喝的人所能感受到的。 茶叶是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茶文化的发展与茶叶的发展紧密相连。学习茶文化发展史,有四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茶叶经历了乔木半乔木灌木3个发展阶段。今天,为了人类服务的茶叶主要是从灌木状茶树上采摘的。 第二条线索:从茶

6、叶使用方式的角度看。人类使用茶叶,大体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综合利用四个阶段。自食用阶段以来,有存在交叉使用的情况。 第三条线索:从茶叶品饮方式的角度看。大体经历了两次变化或两个阶段:一是从煮饮到泡饮,二是从泡饮到易拉罐。目前茶叶品饮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第四条线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茶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古代茶文化阶段和近代茶文化阶段。在当代,支撑茶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已从茶叶变为茶产品,茶叶也开始向茶产业发展。因此,茶文化的发展与茶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茶文化发展简史。一.古代茶文化 1、 茶文化的产生 (1)茶树起源与原产地: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

7、,古代茶树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茶叶为人类服务已5000年了,人类栽培茶树已有2100多年历史。人工栽培茶树最早是在巴蜀之地(今四川)。茶树的产生与发展,为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诗经与茶: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古籍,里面有7首与茶有关的诗。如;谷风出其东门等。 2、 神农时代 陆羽茶经中说:“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文于鲁周公。” 茶经已阐明茶的最早发现,是在公元前的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神农是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传说他发明了火食,所以称他为“炎帝”;又由于他“教民稼穑”,又尊称他为神农氏。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得出是神农最早发现了茶。而茶在

8、当时是作为药用的(但神农是传说中的人,无法考证,所以现代有很多人提出异议,我们只作了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文化 自神农发现茶后的相当长时间,人们都将茶作为药用来对待,直到2000年后的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巴蜀之地(今四川)出现了人工栽培茶树,同时也将茶从简单的药用引变到食用中,当菜煮着吃。 而后又经历了1000多年到了秦汉时期开始将茶作为茗饮。 茶以文化形式出现,开始于南北朝。此前经历的漫长发展时期,特别是汉代,中国文人与茶结缘,奠定了茶文化形成的基础。 饮茶之风与晋代清谈家有很大关系。吴兴太守陆纳最早提出“以茶代酒”,开一代新风。到了南北朝,各种文化思想交融,使茶、全面进入

9、文化领域。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 4、唐宋时期的茶文化(1)寺庙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与佛家、寺庙有不解之缘,不少茶叶是在寺庙种植,又从寺庙传向民间的。春天新茶采摘时,寺庙常举行雅聚,边品茗,边写诗作画,其乐融融,也为“禅茶一味”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2)文士茶文化。唐代出现了一大批爱国的、爱茶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代表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陆羽是唐代一位爱国爱茶的文化人,他从小生活在艰难困苦中,被父母遗弃后,先在寺庙烧火扫地,后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写成了人类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 (3)宫廷茶文化。在唐代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民间

10、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皇帝王公贵族需要用茶消化食物、保养身体,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皇帝常用贡茶奖赏臣属,在皇宫大宴群臣。1986年,在陕西法门寺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唐禧宗喜爱的28件茶具,有纯金的、纯银的、镀金的、镀银的、秘色陶的等等,可以说十分珍贵,举世无双。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唐代宫廷文化的辉煌。 (4)民间斗茶之风盛行。如果说是唐代茶文化侧重于精神实质,那么,宋人则把这种精神进一步贯彻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中。“斗茶”又称“茗战”,它是古人集体评品茶的品质好坏的一种形式。每当新茶上市时,爱茶人常以斗茶、一争高下为乐。 综上所述,人们普遍认为,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花的兴盛期。茶兴于唐

11、而盛于宋。 5、 元明清时期的茶文化 (1)宋末元初,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茶叶冲泡方式的第一次变革。即:从煮饮式改变为冲泡式,使饮茶更为方便,也更为普及。 (2)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古代西藏与内地和南亚以进行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商道。“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久盛不衰。主要有三条路线,即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这几条线都贯穿昌都全区,对藏族地区和内地以及藏区和南亚的商贸、文化交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第二条“丝绸之路”之称。 (3)茶馆业的兴起。唐宋时期,茶肆、茶房逐渐增多,到了明代、清代茶馆业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4)鸦片战争香茗不幸伴硝烟。鸦片战争的起因之一是中国和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当时的英国商人把他们对华贸易逆差归罪于中国茶叶的进口,鼓励政府,靠枪炮改变被动局面,遂挑起战事,在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不幸的一笔。二.当代茶文化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产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逐步发生了变化。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物质形态茶产品的同时,对文化形态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