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75517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423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3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3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3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23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解(4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粉笔科技目 录第一篇 法律知识第一章 法理学第一节 法的概述 第二节 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四节 立法 第五节 法的实施 第二章 民法第一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民事主体 第三节 民事行为 第四节 民事权利 第五节 婚姻 第六节 继承 第七节 民事责任 第八节 民事诉讼时效 第三章 刑法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与犯罪构成 第三节 排除犯罪的行为 第四节 故意犯罪形态 第五节 共同犯罪 第六节 量刑 第七节 刑罚 第八节 刑罚的执行 第九节 分则 第十节 刑法修正案 ( 九) 第四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节 公民的基

2、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五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节 行政救济 第五节 国家赔偿 第二篇 经济知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节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 第五节 产业结构 第六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七节 市场体系 第八节 收入分配 第三章 微观经济第一节 经济人假定 第二节 市场需求 第三节 市场供给 第四节 供求法则 第五节

3、 市场竞争 第四章 宏观经济第一节 宏观调控概述第二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第四节 货币政策 第五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六节 与 第七节 价格管制政策 第八节 财政赤字 第九节 基尼系数 第十节 恩格尔系数 第三篇 政治理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 辩证唯物论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 第三节 认识论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第五节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第六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第七节 毛

4、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十八大报告要点总结第四篇 公文写作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二章 公文的格式 第三章 公文的种类和分类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五章 公文的拟制和办理 第五篇 历 史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 先秦 第二节 秦汉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节 隋唐 第五节 五代、 辽、 宋、 金、 西夏、 元 第六节 明、 清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第一节 鸦片战争 第二节 太平天国 第三节 洋务运动 第四节 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五节 戊戌变法 第六节 辛亥革命 第七

5、节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八节 国民革命第九节 国共对峙的十年 第十节 抗日战争 第十一节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节 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四节 党史 第四章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节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二节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三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四节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七节 冷战和世界多极化 第八节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第六篇 行政管理第一章 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章 行政组织 第三章 行政职能 第四章 行政领导 第五章 行政监督 第六章 行政决

6、策 第七章 人事管理 附录: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一)附录: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二)附录: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三)第一篇 法律知识第一章 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述一、 法的概念法是指由国家制定、 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 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 以权利义务为基础 以确认、 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二、 法的特征 规范性 国家意志性 普遍性 强制性 程序性 可诉性 稳定性三、 法的作用( 一) 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是指法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 包括确定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 确定的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 有选择的指引

7、一般是规定权 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 评价作用 是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 预测作用 是指法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 强制作用 是指法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教育作用 是指法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 二) 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 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执行社会公共 事务四、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法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法 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法与政治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 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 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 开法 法与道德法与道德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 区别

8、:() 法与道德的生成方式和形态不同() 法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法和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 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保证法和道德实施的手段不同 法与宗教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特定人群的世界 观和人生观 都是社会规范 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但是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 的精神 法与执政党政策 区别:() 意志属性不同 () 表现形式不同() 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 稳定程度、 程序化程度不同真题演练)( 单选) 法的主要内容是 ( 权利义务 社会关系 国家意志 党的政策 ( 单选) 法的评价作用对象是 ( ) 他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相互间的行为违法犯

9、罪者的行为( 单选) 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 ( ) 作用 评价、 惩罚、 教育、 强制 评价、 预测、 惩罚、 教育鼓励、 教育、 强制、 预测 评价、 预测、 教育、 强制( 单选) 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 ( ) 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法决定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经济基础决定法 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判断) 法的内容、 产生、 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 ( )( 判断) 社会主义法律是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 )第二节法律关系一、 概念法律关系 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 务关系二、 主体法律关系主

10、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在中国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自然人 法人 其他组织三、 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 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上的权利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上的义务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与权利相对应四、 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物 人身 智力成果 行为结果五、 形成、 变更与消灭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 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 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所谓法律事实 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 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形成、 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它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 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 即法律 事件和法律行为真题演练( 多选) 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包括 ( ) 法律关系客体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后果法律关系主体( 判断)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