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

上传人:欧** 文档编号:61749637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16.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市城市进入报告 201803(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环境分析,1,全国占位南中国核心,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枢纽,中部重点城市,三大经济圈叠加区。,长沙湖南省“一点一线”建设的核心城市,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中心城市。 打通中西,受益内外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陲的前缘地带;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四大城市的辐射可在此产生叠加效应。既得益于沿海市场的强劲辐射,又受惠于内陆市场的全面联动。,省市占位到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级城市群行列,晋级成为中南地区中心。,构建“一核两带三组团”,长株潭城市群迈入国家级城市群行列 一核,即建设长株潭国家级城市群。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放在构建全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首要位置。加快推进长沙临空高铁经济区、株洲东部新城和云

2、龙新城、湘潭雨湖新城和九华新城等建设。 两带,即打造东部集聚发展带和西部生态文化带,引导形成两大城镇化特色发展带。 三组团,即发展三大区域性城市组团。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城市组团,依托向南开放发展湘南城市组团,彰显山水文化特色发展大湘西城市组团。,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迈入国家级城市群行列,中等以下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放宽长株潭三市间的迁移落户条件,新增城镇落户85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长沙“十三五”规划主线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城市。,2020年,13000亿元 年均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160000元,

3、地区生产 总值,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35%,81%,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率,2020年,98%,大于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2020年,大于96%,做大经济总量: 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提升自主创新力: 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城市中等以上水平 提升城乡承载力: 城市空间结构更加优化,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自然生态更加秀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增强民生殷实感: 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差距缩小,就业更加充分 增强民生舒适感: 基本实现法定人员社会保障全覆盖,湖南中

4、原事业五部,7,人口与城市规模到2020年长沙发展为中心城区人口超500万特大城市。,国务院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50万以下小城市 20-50万型小城市 20万以下型小城市 50-100万中等城市 100-500万大城市 300-500万型大城市 100-300万型大城市 500-1000万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超大城市,目前长沙常住人口791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62万,属于型大城市,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500万,经济稳步增长,2017年GDP突破万亿,为列全国第13名,第三产业占比近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948元

5、,增长8.4%,第三产业占比达到 49%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379.45亿元,增长3.0% 第事产业实现增加值 4998.26亿元,增长7.7%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5157.80亿元,增长10.9%,GDP2017年正式跻身“万亿俱乐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2015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长株潭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定位: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地位: 长株潭3个国家高新区,撑起了广受全国关注的“自主创新长株

6、潭现象”,近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带动全省年均增速达到33.6%,位居全国第一。,现状: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城市群协同创新初见成效,涌现出超级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近5年,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贡献度: 创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有力推动全省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6位,创新绩效全国排名提升9位,国家科技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位。,到2020年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努力形成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

7、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湖南中原事业五部,10,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56万亿元,年均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1万亿元,年均增长10.5%左右,占GDP比重达到48%以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若干新兴领域产业创新能力跻身行业前列,有色、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加快优化。 大力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绿色发展不断增强。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各产业规划发展趋势:,长沙国家级新区和省级园区覆盖产

8、业人口约138万人,占长沙常住人口的20%。十三五规划产业人口172万人,多数集中在城市外围板块。,11,9.6,5.6,18.4,6.4,28.0,26.4,15万套以上,7万套以下,7-15万套,十三五规划期末因产业发展新增购房需求量预测(万套),8.0,常住人口总量逐年递增,且增长速度加快,是湖南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城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二全国平均水平。,长沙市历年常住人口保持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加快;2017年,长沙市常住人口791.81万人,同比增长3.57%,增长幅 度为历年之最; 全市人口出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15.04%;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

9、上升趋势。,长沙户籍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长沙户籍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小学生人口增长率仅低于郑州,大幅高于其他四个城市,后备新生购房需求潜力大。,2017年长沙人口增长在全国主要城市排位第四,迁入人口中近60%由于购房和经商原因迁入,房价“洼地效应”助推了人口的较快增长;小学生人口增幅突出,后备需求潜力大。,单位:万人,2017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行榜,中部六省各城市小学生在校人数及增长率对比,长沙在“全国重要省会城市对本省及外省人口吸附力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第9名,整体人口吸附能力较强。,对外人口吸附力:一线城市制定“人口控制线”,长沙人口吸附能力强。,2016年,一线城市提出“20

10、20年的人口控制线”,根据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北上广深还有756.23万人的增长余地;然而四个城市的实际常住人口已经超过7830万人,这预示着未来5年内,将有大批人口流向除北上广深之外的二线城市及热点省会城市。,对本省人口吸附力排名 湖北-武汉78.3% 四川-成都73.7% 陕西-西安69.5% 黑龙江-哈尔滨67.1% 云南-昆明66.8% 湖南-长沙65.5% 山东-济南64.3% 江西-南昌63.9% 贵州-贵阳62.6% 安徽-合肥61.4% 河南-郑州58.3% 福建-福州55.0% 浙江-杭州49.1% 河北-石家庄48.4% 吉林-长春47.5% 山西-太原44.3% 辽宁

11、-沈阳42.7% 广西-南宁39.2% 广东-广州34.0% 江苏-南京29.8%,对外省人口吸附力排名 广东-广州81.7% 浙江-杭州65.3% 江苏-南京62.9% 四川-成都59.5% 陕西-西安53.3% 湖北-武汉51.8% 辽宁-沈阳47.2% 河南-郑州43.6% 湖南-长沙41.4% 安徽-合肥39.9% 河北-石家庄38.5% 云南-昆明38.1% 山东-济南37.7% 黑龙江-哈尔滨36.9% 福建-福州36.4% 江西-南昌34.8% 吉林-长春32.7% 山西-太原30. 0% 贵州-贵阳29.5% 广西-南宁27.3%,全国重要省会城市对本省人口及外省人口吸附力排名

12、,人口吸附“软文化”:长沙是“中国最具并福感城市”之一,凭借自身战略地位、经济发展程度、政策环境、生活环境等各类综合优势,成为一座充满并福感城市。,2017 城市荣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首个:丐界媒体艺术之都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国先进住房保障工作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连续10年:中国最具并福感城市,人口吸附“硬经济”:长沙在湖南省的经济地位突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对地州市人口的吸引优势大。,2016年中部六省省会GDP对比,一个地区经济指标的占比可以反映出其重要程度和其对本省经济的支撑作用的强与弱。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就其在全省的中心地

13、位而言,武汉最为突出,其中心辐射能力最强。 长沙其次,在省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地州市人口的吸引优势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吸附周边省份人口。,人口吸附“强发展”:长沙城镇化率达74.38%,长沙城市化水平高,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大。,长沙坚持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着力构建“一江两岸、东提西拓、南延北进”的城市发展框架,区域经济形成多点支撑,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城区面积由2010年的272.39平方公里提升至2015年336.25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70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43万人,同时在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城镇经济快速增长的双重作用下,城区人口聚集能

14、力增强,“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74.38%,比2010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17.3月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到2022年形成7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6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40%。 2018年加快地铁3、5、6号线工程建设,启动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实现4号线试运行。平均2年通1条地铁,覆盖全市所有板块,盘活市内人流动向。,规划四条过江通道,提升跨湘江通道的整体通行能力 四条过江通道: 长益复线银星路兴联路过江通道; 桐梓坡路德雅路盼盼路过江通道; 梅溪湖路人民路隧道; 劳动路隧道,长沙已有过江隧道,对内7条快速路 提升城市速度。,房地产发

15、展与经济增长和交通规划落位速度紧密相关,2014,2015,2017,2016,人均GDP10.84万 长沙地铁元年开启(2号线) 高铁枢纽初现,人均GDP11.54万 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地铁3号至6号线施工同步推进中; 地铁1号北延线和7号线开工建设,人均GDP12.55万 地铁1号线、磁浮快线 城际铁路、城内快速交通 沪昆高铁,人均GDP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交通路网建设落位加速,房价涨13%,房价涨33%,长沙后劲足, 城市发展可期, 房地产发展潜力大!,城市各区域分析,2,城市区县划分:长沙市共辖六区二县,代管一县级市: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芙蓉区长沙传统的中心区域,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的中心 。,区位:位于长沙市主城区东部,是长沙市核心区域之一,与开福区毗邻,南与雨花区接壤,辖13个街道、1个正县级单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总面积42.8平方公里。 交通:火车站、汽车东站、湖南通信指挥中心的交通、信息枢纽驻于区内;五一大道等20多条城市主干道纵横交织,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经运营的地铁1、2号线,在建中的3、5号线,规划中的6号线均穿过芙蓉区,将成为连通各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芙蓉区,芙蓉区重点规划,芙蓉中央商务区未来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