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36784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申报及管理(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与管理,2,1、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产生的背景 二、相关术语和定义 三、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3,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1974 英国NYPRO公司环己烷泄漏事故 1984 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 1984 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泄漏恶性中毒事故 1993 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 1997 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一、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4,因博帕尔毒气泄漏导致流产的畸形儿,因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而毙命的牲畜,被博帕尔农药厂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5,共同特征 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

2、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6,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英国 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 1982.6 欧盟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 Directive 8250),简称塞韦索法令 1985 ILO 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方法三方讨论会 1988 ILO 重大事故控制实用手册 1991 ILO 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 1993 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 1992 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高度危

3、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标准 1996 澳大利亚 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7,国内研究应用概况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 1997 劳动部在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中立项“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系统试点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青岛六城市成功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国办发(2000)64号 第58条要求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要求“

4、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8,国内研究应用概况 国务院令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1.9通过 第十条规定“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5、9,国内研究应用概况 主席令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通过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10,国内研究应用概况,第八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 (二) 对重大危险源未

6、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三) ,11,二、相关术语和定义,事故与重大工业事故 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 重大事故指“在重大危险设施中的一项活动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害”。,12,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3,事故

7、隐患与重大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14,北京东方化工厂调车场上空横跨三组高压线,事故隐患被拆除,15,事故损失程度分级 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即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16,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对人造成

8、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安全措施(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措施就是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人为因素:美国饲料中毒事件),17,危险源,事故,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18,组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重大危险源的监察,三、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19,(一)重大危险源辨识,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型的工业设施(危险源)。 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

9、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20,(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21,風險矩陣示意圖,22,ALARP示意圖,23,(三

10、)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管理制度 技术措施 组织措施 国务院安委会危化品安全督导组第十组于4月20日至27日到四川省督导,发现问题相当突出。 管理制度方面:有的公司已试生产半年之久,至今没有规范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的加油站当班的安全员对岗位职责一问三不知。该加油站的一些规章制度照抄上级公司制定的规范,没有制定符合该站实际的规章,特别是安全员岗位责任制,一共五条就有四条内容空泛,使人不得要领。 技术措施方面:有的公司液氯罐腐蚀严重,罐体锈蚀、剥落明显,没有按规定更新;成品库未按规定管理,成品中混放了其他危险易爆物品,且没有强制通风设施。有的公司产品库房消防水枪不能使用,消防设施成了摆设,5000吨储

11、量的氨球管道阀门漏气,没有及时处理。 组织措施方面:有的运输公司的司机根本不知道所运输危化品的主要特性和事故应急处置办法,从业人员对应知应会的安全基本知识没有掌握。有的CNG加气站13个高压安全阀门中有6个超期未复检,7个从未检验过,气罐和机房距离太近,而对罐区又未实行封闭性管理,对安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隐患一直未进行整改。,24,(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企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 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

1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25,(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求: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公众知情权的保证,26,救援演练督导组到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检查安全生产情况,设置事故现场随机抽查应急救援队伍对泄露液氯钢瓶抢险的情况,27

13、,(六)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及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深圳“85”爆炸火灾事故:危险品仓库的位置距离繁华闹市区不到几公里处,存放化学危险品的清六平仓离繁华市区的国贸大厦仅4.2千米,与危险品仓库毗邻相依的有5个加油站、容量达3000立方米的木材仓库、深圳最大的拥有2000吨液化气的储存站。这些爆炸能量足以毁灭该城市的1/3。),28,(七)重大危险源的监察,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真正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评估和查询。,29,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重大危 险源 普查 辨识 申报 登记,整改治理,验收,评价

14、事故后果的严重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级监控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政府:四级安监局监督、检查、评审选址和土地使用安全规划,应急救援预案及体系 企业:厂内应急预案及系统 政府:社区、县、市、省、区域、国家应急救援预案及体系,是否存在隐患,是,评审、监察、持续改进,30,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的工业设施(重大危险源)。 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四、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31,(一)国外标准介绍,1976 1979 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

15、(ACMH) 1982塞韦索法令 1996 Council Directive 96/82/EC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Council Act(88)84 1992 美国 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 1996 澳大利亚 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32,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1974年6月,英国发生严重的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后,英国安全与卫生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 1976年,ACMH首次提出了重大危险设施标准的建议书。 979年,ACMH又提出了修改标准,临界量

16、从极毒物质100g到一般易燃液体10000t不等。 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源咨询委员会(ACMH)首次建议的重大危险源标准为:,33,1、可能发生相当于10t氯气泄漏事故效应的有毒物质储存或加工设施; 2、可能发生相当于15t可燃气体或蒸汽火灾爆炸事故效应的可燃物质储存或加工设施; 3、储存或加工5t以上性质不稳定、放热反应性高(如环氧乙烷、乙炔和无机过氧化物等)的设施; 4、具有高压能量的设施,如有100bar以上压力的气相反应工艺过程; 5、储存或加工闪点低于22.8C,总量超过10000t的易燃物质的设施; 6、储存或加工总量超过135t液氧的设施; 7、储存或加工总量超过5000t硝酸铵的设施; 8、储存或加工的物质若发生火灾事故,其效应相当于10t氯气危险性的设施。,34,1979年,ACMH提出了下述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修改标准:,第一类:毒物 光气 2t 氯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