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730613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编辑与制作技巧,剪辑、编导、摄像必备资料(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编辑与制作,以讲解技术手段和制作过程为主,介绍电视制作和编辑过程的各个方面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杨晓麟,第一章 电视制作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节 电视和电影的异同 一 同 声画结合的传播媒体,1 制作手段 影:复杂 周期长 技术标准高 视:灵活 效率高 节奏快 实效强 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二 异,3 传媒类型 影:娱乐为主 纪录为辅 视:纪录 娱乐(新闻 专题 科教 综艺 广告 电视剧 使人们获取政治 经济 社会新闻的重要来源),2 传播手段 影:特定性(特定时间 特定空间) 视:随时性 随意性,第二节电视制作系统,一 制作类型,1 ENG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

2、g) 电子新闻采集 便携式 分前期和后期制作,2 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电子现场制作 除演播室外, 把电视制作系统都搬到了现场,实时、实地拍摄 制作乃至播出。包括多路摄录机、切换器、特技机、同步机、 字幕机、调音台、监视器等,如转播车。,3 ESP (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电子演播室制作 传统和常规的制作方式,设备齐全。照明、拾音声学、布景、设 备、拍摄对象、表演空间都可有效控制。,二 电视制作的变化历程,1884年 德国人保罗 尼普科夫发明机械扫描盘,奠 定了电视的基础。,1929年 英国开始试验性电视广播。

3、,1939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展示电视设备,体积庞大。,1956年 SONY推出小格式磁带录像机,1/2英寸视频格式被标准化。,80年代后便携式设备出现。,90年代出现数字设备。,电视发展的早期类似电影的发展,依靠演播室。令人难以置信地复杂,人员多。,磁带格式变化:1/23/4U-Matic8mmHi8VHSS-VHS1/2Betacam-sp-sxD-BetacamDV,三 电视制作系统,(一) 电视制作系统:由各要素集合而成,共同完成特定目的,互相配合。,1 人员策划,采、编、播、导,制作,照明,录音,2 设备:把能量的一种状态(光学图像V、声音A)转化成另一种状态(电子能量)。,(二 )重

4、点讲设备系统,1 基本的系统:A 、V包括摄像机、照明、音频、磁带、切换机、编辑机及特技机等。,2 扩展的系统:对AV来源选择、对AV质量控制,能录、播、传及更复杂的过程。,A包括一个或多个话筒、调音台、监听音箱、连线等。 V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控制器、监视器、切换台、录像机、 特技机、字幕机、连线等。 数字系统包括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带、非线性编辑机。,3 实际举例:如本课堂的教学环境、新闻采访、电视专题、实况转播中的机位、设备、话筒、灯光,4 便携式摄像机的用途: 家庭、独立制作、教育、医疗、企业、监 控、广播(ENGEFP海湾战争),四 后期编辑:从原始的录像带或数字化纪录材料

5、中,选择最适合的场景,然后在一个特定得秩序中把他们拷贝到另一录像带上。 过程十分复杂,许多设备、大量时间。 1 线性编辑 放机、录机 2 非线性编辑 计算机 类似文字处理过程,四 节目制作流程,1 自编系统:一台录机 一台放机 一台监视器 采访回来素材的编辑 配音 一般性制作 又称初编 也可用非线编辑,2 复杂编辑系统:多台放机 一台录机 (多对一) 特技机 字幕机 非线 可上字幕、图表、 特技 多制作专题文艺等 由专人负责操作,3 直播系统:一般由EFP系统构成 多台摄像机、多台放像机、字幕机、特技机、音响、切换台、对讲机、,上述1、2种方法制作的节目,经审查及技术审核后入库待播。,第二章

6、电视摄像机,结构 基本原理 简单操作,第二章 电视摄像机,第一节 结构和类型,一 镜头:调焦环 光圈 增距钮,二 摄像机本身:带仓 话筒 输出接口 变焦环 白平衡 增益选择,1 HDTV摄像机 2 ENG/EFP摄像机 3 家用或小型摄像机,三 取景器,第二节 工作原理,光线镜头光束分解器CCD图像,三原色:R G B(不是R Y B),第三节 电子特性,一 高宽比,二 色彩反应 :色调 饱和度 亮度,三 分辨率 PAL25/625 NTSC30/525,四 光敏度 一般F5.6-8 2000Lux(200英尺/烛光),五 对比度 40:1,第四节 基本操作,各种类型的机器功能及键的位置略有差

7、异,但基本控制方法则完全一样,一 电源选择开关 ACDC,二 ON/OFF/SAVE开关,三 VCR控制,四 增益控制开关,五 滤光转盘:补偿色温,六 白平衡:调节R G B强度,准确还原白信号,修饰色温。 自动调节:家用业余机 手动调节:专业机,七 彩条:标准彩色参考 (黄 青 绿 品 红 蓝),八 自动摄像机设置,九 附件:架子、监视器、话筒、电源、连线,第三章 镜头及视觉特征,镜头含义:用于成像的光学装置 通过镜头取景成像后的视觉化图像画面,第一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一 焦距 镜头的光学中心到镜头中的影像聚焦点之间的距离 视角 焦距长,视角窄;焦距短,视角宽。影响景深。 标准 人眼视角24

8、标准镜头25(22) 长焦 大于50 视角小于11 广角 约10 视角约52 ,二 变焦范围 改变镜头焦距的程度 家用 8:1获10:1 廉价机 2:1获3:1 演播室 14:1甚至40:1 变焦镜头 焦距可变化的镜头 推 拉 增加艺术表现力 扩展器 一般为2 进光量减少 清晰度降低,三 焦点 镜头到成像点的距离 自动对焦 快 方便 家用机常用 易失焦,四 光圈 控制进光量 控制景深 自动光圈 忽明忽暗,五 景深 景物成像时离焦点最近和最远距离的范围 影响景深的因素 焦距 光圈 物距,第二节 镜头的工作特性,广角 标准 长焦 一 视野: 宽 正常 窄,二 物体和距离的变形 近大远小 正常 压缩

9、 不成比例,三 运动:推拉和移动 距离夸张 正常 变化缓和 加速感 减速感,四 景深 大 易对焦 浅 突出主体 非常浅 不易对焦,第四章 摄像机操作,第一节 注意事项及准备,一 注意事项,1 不要暴露在雨中、骄阳下、极低温中,2 不要用湿的磁带,3 不要长时间瞄准太阳,4 不要暴晒电池、跌撞,5 不要侧放摄像机,二 拍摄前准备,1 检查所有设备、部件及辅助设备:话筒、灯、电池、电 源、监视器、电缆、插头、磁带类型、调白,2 检查三角架、滑板转动是否灵活,3 试录、录彩条,4 准备白平衡卡、反光板、柔光材料,第二节 操作技术要领,一 保持平稳 避免晃动 一 手持机 一手平托 控制呼吸 膝盖略弯,

10、二 移动时 最好拉到广角端,三 平摇时 脚腕以上和机器一起扭动 略屈膝,四 跟拍时 最好向后退,五 正常条件下 用自动光圈,六 聚焦 先推进对焦 再拉开 不失焦;先广角 后推上 则随 时调焦点,第五章 电视摄像艺术,第一节 电视画面,一 电视画面:由摄像机拍摄、 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镜头是 构成电视画面的基本因素。,1镜头: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电视画面 由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摄录下的一个片断 从编辑入点到编辑出点间的完整画面,表现元素:画面和声音 画面:电视内容的主要体现者,直观、形象,是节目结构的主体 声音:理性但不直观。与画面互补,既直观又理性。,2 电视画面特点 不是静止的、孤立的,

11、而是连续的、运动的;内容互相联系、 互相因果。必须通过严谨的画面结构及组接方式才能表现。,1) 形象具体性,2) 画面语言独特生动性,3) 构图的不完整性:框架 时空跳跃,4) 稍纵即逝,电视画面涉及多学科艺术:语言、文学、摄影、表演、灯光、绘画、色彩、音频、音乐,二 框架结构 1 电视画面被屏幕的框架所局限 小屏幕传递大千世界众多的视觉信息并充满艺术魅力,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创造性的艺术工作。,2 框架结构对画面有限制作用 取舍画面 表现主体 舍去不利因素 运用摄像技巧,或虚化、或压缩、光与影、软件处理,3 电视框架可作为电视画面的参照物,帮助判断水平、速度、范围。,三 平面造型 二维的屏幕

12、要反映三维空间生活,如何增加立体感?,1 近浓远淡、近大远小、近疏远密使人眼获得立体感,选取大小比例表现纵深空间 采取小光圈、广角加强纵深感 选景与技巧处理近浓远淡 让平行线条消失在视平线增强透视感,2 电视画面具有连续性,形成具有动感的纵深画面,展示运动轨迹 近大远小梯度变化 时间与速度的个体差异,3 摄像机的运动引导观众的视点发生变化,获得立体感,出画 入画使视线远近变化,四 电视画面的组成,1主体: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主体思想的直接体现者 画面的结构中心,突出主体方法: 1)放在画面最靠近镜头处 2)放在画面观众视线最集中处,3)大小 色彩 虚实 繁简 动静 质感 明暗 线条指向 软件处理

13、,2 陪体:与主体有一定的关系并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的 对象。可以是前景、背景。,作用:陪衬 补充说明主体 帮观众理解主体精神、动作、 内在含义。,3 前景:主体前的景物,亦指距离视线最近的景物。,作用:衬托、呼应主体,增加层次和空间深度、点缀画面。,4 背景:位于画面主体后的景物。,作用:烘托、突出主体,说明主题、交待环境、渲染气氛、丰富内涵。,第二节 取景与构图,一 取景:在视觉空间内去用哪些被摄对象来构成画面及如何向观众来表现他们。 包括人物取舍、采取何种景别、选取角度,技术成分:保证画面完整清晰,稳、平、准、匀,艺术成分:选择视点、确定机位,选景别、取角度,1 画面清晰,主体突出,2 景

14、别:指被摄主体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作用:组织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规范暗示空间、决定观看内容,决定因素:摄像机与被摄体的距离;摄像机镜头的焦距,景别的划分:以成年人再画面中被画框截取的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1)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视画面。范围大,重气势,中心不明显。,2)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的电视画面。制约着光线、影调、人物方向和位置,也成“定位镜头”。,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的电视画面。使观众能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所占比例最大。,4)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的电视画面。使观众看清主体面部表情、细微动作、展示人物心理活动。,5)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

15、头像。用来悉尼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由于受电视屏幕的制约,应多用中景、近景。,3 角度 :指摄像机的位置同被摄对象之间构成的实地空间中的角度,是现场拍摄时确定的视点。,方向: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高度: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交待情节内容,提示人物心理和构成画面造型的重要任务,1)平拍:以人们日常的观察事物平视时的试点来进行拍摄。客观真实,身临其境。,2)仰拍: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被摄体显得高大 威严 挺拔 崇高。,3)俯拍:摄像机高于被摄体自上而下拍摄。交待环境,展示宏大场面。,3 构图: 在一定的取景范围内,筛选、组织对象,处理好被摄主体的方位与后继运动方向及光线、影调、色彩等造型元素的过程,并考虑最终画面效果,内容一目了然,主体鲜明。,1)画面中心法:被摄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最稳定、最突出的位置。,2)对称法:左右对称、均衡。,3)井字法:将主体放在趣味中心。鲜明突出、生动有趣、富于动感。,围绕主体构图法,线性结构构图法,1)三角形构图:一同性质的人或物或自然景观构成三角形。画面具有极强的稳定感。,2)横长形构图:常以水平线为主线条,画面稳定开阔,适宜拍草原、海洋、大地等。,3)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适宜拍高层建筑、树木等,给人以高耸、挺拔之感。,4)对角线式构图:易产生动感与纵深感。 实际线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