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72020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1.1 信息的定义、特性、分类,1.2 企业信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企业信息载体,1.3 系统的定义、特性、分类与系统方法,1.4 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结构等,1.5 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素质,1.1 信息的定义、特性、分类,1.1.1数据、信息与知识,(1)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代表真实世界的简单的客观事实。,(2)信息:信息是从记录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对人们的决策提供帮助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数据。,(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1) 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 2) 数据和信息是相对的; 3) 信息是观念上的。,1.1.1数据、信息与

2、知识,(4)知识:是用于选择、组织和操纵数据,以使其适合于某种目的的规则、指南、规程和方法等信息结构。,(5)数据、信息与知识关系,完工单 检验单 考勤卡,汇总、加工,与计划和定额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生产计划完成的百分比 各种废品的数量和比率 出勤率,信息循环,1.1.2 信息的特性,(1)事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 (2)传输性:信息是流动的。 (3)共享性:可为多人同时掌握。 (4)扩散性:信息可通过各种向外扩散。 (5)增值性:通过利用信息获得效益。 (6)不完全性:客观事物的信息不可能全部得到。 (7)等级性:各层次的管理有各自的信息需求。 (8)滞后性:信息滞后于数据。 (

3、9)时效性:信息的内容及效用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1.1.3 信息的分类,信息从不同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类型。,1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 (按产生信息的客体的性质来划分),2文献信息、口头信息、电子信息等。 (按信息所依附的载体为依据,信息可以划分为),3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按管理的层次为依据,信息可以划分为),1.1.3 信息的分类,信息分类还有其他一些划分方法,如 1)以信息的记录符号为依据,可划分为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等; 2)以信息的为依据,可划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 3)以信息的加工层次为依据,可划分为初始信息(或 “原生信息”)和再

4、生信息(或“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后者是对初始信息进行加工并输出其结果的形式,也是信息检索的主要对象; 4)以信息在系统中流向,可划分为输入信息、中间信息和输出信息等。 5)以信息的应用领域为依据,可划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军事信息、企业信息等。,1.2 企业信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企业信息载体的分析,1.2.1企业信息的定义 凡是与企业营运与管理相关的反映和用于控制企业管理活动的、经过加工了的信息均为企业信息。,企业信息具有私有性和特殊性,1.1.2企业信息的分类,1.按管理层次分 战略管理信息:是企业高层管理决策制定企业经营目、企业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战术管理信息:是部门负责人

5、制定关系局部和中期决策所涉及的信息。 操作管理信息:产生于操作层,反映和控制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的信息。 2.按信息来源分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重要的外部信息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的集成和保证。),1.1.2企业信息的分类,3.按使用范围分 公共信息:被多于一个部门使用的信息。 局部信息:仅用于部门内部的信息。 4.按稳定程度分 静态信息(关键是对信息的利用) 动态信息(关键是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 5.按管理职能分 市场信息、销售信息、人事信息、财务信息、设备信息、物资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技术信息。 6.按时间分 历史信息、当前信息、未来信息,1.1.3企业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多层性,

6、1.1.3企业信息的特点,2.信息的多重性,企业信息的多重特点,1.1.3企业信息的特点,3.信息量大、加工简单 4.来源分散 5.处理方法与管理业务相关,1.1.4企业信息载体,在企业中,信息载体是承载企业信息的载体。无论哪类企业都是通过各种信息载体传递、记录、反映企业信息的。 了解、掌握、分析企业信息载体是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之一。,1.1.4企业信息载体,企业中常见的信息载体的种类: 单据/凭证、台帐、报表、计划、标准、文件、报告。,1.单据/凭证是收付钱款或货物凭据,它一般发生在企业的运营层,记载某项具体工作实际发生情况。,1.1.4企业信息载体单据/凭证,G240100022

7、1071351,云南省商品零售统一发票 云国税A(2007),发 票 联 No:2376411,购货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2009年9月15日,付款方报销凭证,开票单位盖章: 收款人:张 开票人:李,1.1.4企业信息载体台帐,2.台帐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连接的账页组成,以单据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要求,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1.1.4企业信息载体台帐,原材料明细台帐,材料名称:乙材料 计量单位:千克 仓库:2号仓库,1.1.4企业信息载体报表,报表是向上级报告情况的表格,它按照一定的统计要求,将一定周期内的单据或台账进行计算,包括汇总、排序、分类汇总等,形成信息。 按职能划分,企业报

8、表可分为:销售类、生产类、会计类、库存类、设备管理类、人力资源类等统计报表。 按信息产生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年度报表、半年度报表、季度报表、月度报表、周报表、日报表。,1.1.4企业信息载体报表,1.1.4企业信息载体计划,计划是企业常用的一种信息载体,它是企业各种决策的具体体现,是行动前所拟定的方案,它向下传达了行动的目标、制定的依据、行动的具体内容等信息。,1.1.4企业信息载体计划,2009年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填报单位:技术科,制表:王红 审核:张家政 批准:刘海,1.1.4企业信息载体标准,标准是衡量事物或活动的准则。在企业中,标准是企业相应工作的准则。 如:ISO9000标准体系,IS

9、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以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为依据进行的第三方认证活动,以绝对的权力和威信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及相互间的充分信任。其系列标准发展历程如下: 1980年,“质量”一词被定义为企业动作及绩效中所展现的组织能力。导致一些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产生,而由于跨国贸易的逐渐形成,跨行业、跨国度的新标准也呼之欲出。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联系53个国家,致力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展。颁布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标准。 1992年,中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形成GB/T19000系列标准。欧共体提出欧

10、共体内部各国企业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完善质量体系,美国把此作为“进入全球质量运动会的规则”。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1994系列标准。世界各大企业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纷纷通过了认证,并要求他们的分供方通过ISO9000认证。 1996年,我国政府部门如:电子部、石油部、建设部等逐步将通过ISO9000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条件之一,从而推动了我国ISO9000认证事业迅速发展。 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系列-2000系列标准,更适应新时期各行业质量管理的需求。,1.1.4企业信息载体文件,文件指公文书信,

11、指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 文件包括的主要信息有发布的单位、文件的编号、发布的范围、主题词等。,1.1.4企业信息载体报告,在企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报告,它的内容一般是难以事先设定的。,1.1.4企业信息载体,信息载体的属性 1.名称:对于一个企业,每一个信息载体都有唯一的名称。 2.产生周期:信息载体产生的时间间隔。 3.联数:每次产生相应的信息载体所需要的分数。 4.来源:标识产生信息载体的相关部门。 5.去向:标识接受信息载体的相关部门。 6.安全保密要求:描述信息载体对外的密级。 7.处理时间要求:描述信息处理的时间要求。 8.具体内容:信息载体中凡是需要保存的数据项的集合。(如前

12、所示的发票),1.3 系统的定义、特性、分类与系统方法,1.3.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系统的概念: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结构,从系统的结构来看可以把系统分成5个基本要素:即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等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1.3.2 系统的特性,(1)目的性 (2)整体性 (3)相关性 (4)动态性,也称之为环境适应性 (5)刚性 (6)层次性,层次性,1.3.3 系统的分类,1按

13、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可将系统依次分为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生物系统和物理系统三大类,每大类又各分为三个等级。这种分类方法也叫三类九等分类。,1.3.3 系统的分类,2按系统起源的不同分类,可以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3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可将系统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体系统。 4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可将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1.3.4 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1.3.4 系统方法,系统方法解决问题主要步骤: (1)定义问题:列

14、出一个或一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2)列出资源和约束:供选择的技术或手段以及每个系统所需的“成本”或资源; (3)给出方案: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 (4)评估被选方案; (5)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6)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1.3.5系统观点的重要性,系统观点是将企业运作看作是嵌在更大环境中的系统,这是一种抽象思维,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很大的价值。 系统观点运用于企业问题的分析,包括: (1)防止系统的开发者在复杂的组织机构和运作细节中迷失; (2)认识树立合适目标的必要性; (3)认识到企业和周围环境存在内在联系; (4)强调企业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的重要性。,1.4 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

15、功能、结构,1.4.1 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阶段 1.信息系统的定义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它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通常是一个为组织或企业的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系统。 信息系统(IS,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1.4.1 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阶段,2.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1)人基信息系统:基于人的信息系统。如烽火台报警信息系统(工具是烽火台);皇家驿站信息传递系统(工具是

16、千里马) 2)人机信息系统 (1)电子数据处理(EDP):将信息按项目分别进行处理,提高组织内部管理工作中计算、统计、制表、报告等工作的效率,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 (2)管理信息系统(MIS):合理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人的手工作业,通过人机协调,使信息系统人运行、管理、决策上提供支持。 (3)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利用人、机的特长支持决策者解决问题。,1.4.1 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阶段,3)网基信息系统 (1)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管理企业内、外部资源。 (2)供应链管理系统(SCM),(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的管理双方接触活动的系统。,1.4.1 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阶段,4)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战略与终端用户支持 终端用户计算系统:为终端用户工作效率和工作组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