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878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活动创设及组织(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活动的创设与组织,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二、区域环境的创设 三、区域活动的组织 四、共享区域,一、什么是区域活动,一、什么是区域活动,(一)区域活动的理论支持,(二)区域活动的概念,(三)区域活动的分类,(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征,(五)区域活动的三要素,1、区域活动:中国儿童教育领域的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playing area、learning area 首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提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 其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再次,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发现每个

2、孩子都是独特的。,(一)区域活动的理论支持,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一)区域活动的理论支持,(一)区域活动的理论支持,1、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1、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三个前提:教育目标 幼儿发展水平(能力) 幼儿的兴趣,三个要求: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 投放适合的活动材料 制定活动规则,三个途径: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 与活动材料的积极互动 与同伴的交往,(二)区域活动的概念,1、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

3、、低结构性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四个特点:自由性 自主性 个性化 指导的间接性,一个结果:促进双赢,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区域活动的概念,1、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区域是根据幼儿兴趣与能力,在活动室设计多样化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和游戏的空间。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发展水平及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在区域中投放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的活动

4、,幼儿通过操作材料、与同伴互动,获得学习与发展。,(二)区域活动的概念,1、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一般是指以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背景,以区域(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1、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低结构性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概念,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互补性 区域活动可以更好照顾幼儿个别

5、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但区域活动有时效率比较低,容易成为一种没有目标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玩耍”。 集体活动效率比较高,有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但是集体活动对幼儿个别差异照顾不够,由于单位时间的限制,容易使一些操作活动不充分,甚至出现“有操作无探索”现象。,(二)区域活动的概念,1、目前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解现状,(三)区域活动的分类,从教师、幼儿两个维度出发,可分为: 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 从幼儿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游戏性活动”、“学习性活动”。,2、区域活动主要分为“学习性”区域和“游戏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学习性区域:以具体物为对象

6、的实物操作活动,目的是偏重于发展幼儿对客观事物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及动手操作探索的愿望、行为与能力。主要有生活区、表达表现区(语言、艺术表演区)、探索区(偏重于自然与科学领域)等组合而成。 衍生:表达表现区可派生出语言区、美工区、建构区;语言区可派生出图书角、聊天角;探索区可派生出科常区、数学区;科常区又可派生出发现角、种植角、气象角等。 游戏性区域:它是基于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模仿与创造而展开的,它不仅以物为操作对象,且很大程度上是以同伴为对象 进行交往活动,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人与人之间社会性交往能力,主要由角色游戏区、结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等组合而成。 两大类功能的区域活动相互补充,

7、互为统一。,(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1)手眼协调区(也称生活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2)语言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角色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4)益智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5)科学探索区

8、及自然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5)科学探索区及自然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5)科学探索区及自然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6)建构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7)美工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3、结合不同功能区所的教育价值,将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三)区域活动的分类,(8)表演

9、区:,(三)区域活动的分类,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征,2、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 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征,2、教师活动的特征 B、活动的应答性 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 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 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征,2、教师活动的特征

10、 C、活动的非权利性。 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征,环境、教师、幼儿,(五)区域活动的三要素,二、区域环境的创设,二、区域环境的创设,请您帮助 各位家长: 您好,最近班里正在进行“超市”的区域活动,请您双休日抽空带上您的孩子,去观察你们社区的超市 。请您指导孩子仔细观察你们社区里的超市外观是怎么样的,包括名称、外部的广告、装饰等,以及内部的结构,包括:摆设、员工等。 回家后能将观察到的东西进行记录,整理。如:名称、标志等。并在自己家中找找能用于超

11、市制作的废旧物品。如:小纸盒、化妆品瓶子、喝完的酸奶盒等等,以及可以用于超市道具或玩具等。 谢谢您的帮助! 中班,二、区域环境的创设,调查报告 礼拜六晚上,果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超市,果果观察的很仔细 果果记载: 超市的名称:华商超市 外部广告:有很多广告,还有一块很大的超市促销广告。 装饰:门口挂了很多漂亮的小彩旗。 另外门口停了很多的自行车、电动车和小汽车。 内部摆设:一楼是卖米、油、水果、牛奶等好吃的东西。二楼是卖鞋、衣服、凳子、椅子、玩具、书、电视机等用的东西。也卖饮料和零食。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得很整齐、下面都用小纸片标明了价格。 员工:有的在收钱、收钱的都是阿姨。有的在整理东西,整理东

12、西的有的是叔叔,有的是阿姨。,二、区域环境的创设,超市见闻 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华润超市,我和爸爸看见吃的食物是摆在架子上的,可是那边全是吃吃玩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给小孩子的,但是那边水果不和它们一样的架子,水果的架子是一只只小木头盒子,小朋友看见水果都想去买。我和爸爸走过去还看见一个阿姨在切馒头,阿姨准备来炸馒头。超市里摆的东西都是一个一个摆放的很整齐,有人放错的话,阿姨就会把它放回正确的位置,在超市里的东西如果没付钱是不能吃的,社区、家长提供,二、区域环境的创设,怎么做 对超市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了解,虽然有了知识储备,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很茫然。 决定再次回到超市,重点了解各个岗位上的叔叔

13、阿姨是怎么说话、运作的。,再次回到超市,欢迎光临我们的“超市”,超市创设实践探索(案例片断),活动最初,我进行了一次集体谈话活动,向幼儿倡议 并发给每个家庭一份倡议书,倡议收集大量与“超市”相关 的材料,如包装、宣传资料等;给每个幼儿一个任务 开一个超市。,分析,这次集体谈话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也让幼儿知道自己 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同时,也注意到了和家庭的互动,通过倡 议书的形式帮助家长明确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将家长 纳入到了这次“超市”活动中。,二、区域环境的创设,倡议书 1.关于超市,你知道什么? (整理已有的超市知识、生活经验) 2.关于超市你想知道什么? (引发幼儿思考、

14、探索、提问) 3、“商品收集风潮”主要收集各类商品的包装以及各个超市的宣传海报等等。,二、区域环境的创设,同时,我与超市事先联系好,领着全班幼儿到超市里去看个究竟。此次去超市并不像平时那样走马观花,而是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如“超市里有些什么?”“谁能发现平时不注意的地方?”等等。 分析:第一次集体谈话活动结束后,一方面建议家长逛超市时带幼儿一起去,进行调查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充分挖掘与利用周围教育资源,带领幼儿带着问题到附近超市参观。家庭和社区资源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挖掘与利用,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区域环境的创设,回来后,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了一次集体谈话活动。在谈话过程中,我发

15、现幼儿的观察很仔细,能将超市的货物摆放说个大概。例如:当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时,幼儿给出了许多有趣的答案:“一样的东西是放在一起的。”“它们和它们的伙伴待在一起。”“每个东西都放得很整齐。”“它们摆的是有规律的,而且它们是一样的放在一起。”“货物是有大有小的。”等等。这说明幼儿已能认识到货物摆放是分不同类别的,对超市,特别是超市中货物的摆放有了一些初步经验。 分析:由于有了家庭和社区活动作为基础,幼儿对超市有了许多经验,所以这次集体谈话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发言。通过集体谈话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超市中货物的摆放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由此自然生成了下面的区域活动。,二、区域环境的创设,

16、参观后孩子们的讨论: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周昕:一样的东西是放在一起的。 彬彬:它们和它们的伙伴待在一起。 非非:每个东西都放得很整齐。 苗苗:有糖果,五颜六色的,都是从上往下放的。 佳维:有一些价格它是往下降的,它的纸比别的纸要大一些,颜色也不一样 连衣:它们摆的是有规律的,而且它们是一样的放在一起。 丹丹:我发现了一个仓库。 陈凡:货物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那为什么有的货架把洗手液啊、洗头液、沐浴液要放在一起呢? 佳若:因为它们的用处一样。 泽楷:主要是因为要把有关系的放在一起。,二、区域环境的创设,老师:你们能为这些东西取一个名字吗? 豪豪:洗澡三配。 丹丹:生活家居用品。 老师:还可以叫它们日化用品。 老师:你们觉得在超市里还有哪些是生活家居用品? 杨非:微波炉。 陈凡:碗、勺子。 梓凡:筷子。 周应龙:锅。,二、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此同时,幼儿和家长已将许许多多的材料拿到班级中。班级已经变成一个“仓库”,“货物”多的无法堆放。很自然的,我决定收起原有区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