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71874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专题六《启蒙运动》课件(人民版必修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至高无上的皇权,古希腊神话把英雄或国王看作神的儿子,中国古代亦把皇帝看作上天的儿子,说明古人把英雄或君主看作神或者神之子,乃是普遍的现象。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人民相信:,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怀疑君主即为怀疑上帝,服从君主即为敬奉上帝。,查理一世画像,断头的国王,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 广场中间的断头台上,刽子手举起了明晃晃的大斧,对准查理一世的脖子用力砍去,一颗曾戴过王冠的头颅立即滚了下来。 广场上一阵欢呼,人们互相拥抱,纷纷把帽子扔向天空,庆贺这个伟大的时刻。这个“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全体善良的英国人民的敌人”终于被他的臣民们处决了。 历史会铭记住这一

2、刻,因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臣民们把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从此,欧洲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当人民开始懂得,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权力与法也不是神授的,王位亦不能世袭,我们完全可以反对国王的专制与暴虐,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原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也可以被法律所制裁。这一种意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据统计,断头台从问世到退役,历时约两百年,总共砍下了五千个人头。一九八一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取消死刑,断头台从此进入了历史博物馆。,无独有偶,1793年,法王路易十六被自己参与设计的断头台处死。当初,他在监牢里翻看伏尔泰和卢梭的作品时,哀叹道:“就是这两个人把法国给毁灭

3、了”指把他的波旁王朝给毁了。,启蒙运动,三 专制下的启蒙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light,在法语中,启蒙是Lumire,是光明的意思,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启蒙运动,雕像中的伏尔泰沉稳地端坐在扶手椅子上,转头侧视前方,两眼闪烁着智慧与狡黠的光芒,好像古代传说中的圣哲贤人。精微地刻画揭示了伏尔泰的灵魂,使伏尔泰的精神智慧永存于世。,1715年,血气方刚的伏尔泰年方21岁,意气风发的来到巴黎。当时,刚登基的国王年纪尚轻,摄政王一手遮天。摄政王为了缩减国库开支,把在王室家马厩中挤得满满的马出售了一半,对此,伏尔泰却大胆地做出评论,说:将朝廷里尸

4、位素餐的笨蛋裁汰一半不是要睿智得多吗?1717年,他被抓进了巴士底狱。又有一次,因为得罪了一位爵士,爵士雇佣了一帮地痞流氓,指使他们夜袭伏尔泰,招呼他们:不要打他的脑壳,还会有一些好的东西蹦出来的。伏尔泰要向爵士挑战,爵士央求身为警察大臣的表兄弟提供保护,结果伏尔泰被当局流放英国。,伏尔泰所作的不倦斗争,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名字响彻整个欧洲的上空,不少社会名流慕名而来求见。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消息一传开,全城都轰动起来。一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到他的下榻处,使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

5、,当作圣物保存。,到了巴黎,伏尔泰因过于激动,加之尿毒症发作,被迫卧床。5月12日,伏尔泰不住咯血,体温急剧上升,黎塞留公爵不忍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这般受苦,给他送来了阿片酊。伏尔泰糊里糊涂,竟把这种药效显著的镇静剂全喝下去了。三个神甫趁他昏迷之际闯了进来,待他稍为清醒后,问他是否承认基督的神圣。伏尔泰一听见“基督”、“神圣”这两个字眼,他勃然大怒,做了个惊人的动作撑起病体,愤然地推了神甫一把,说:“让我安静地死去吧。”,1778年5月30日晚上11时,伏尔泰与世长辞。反动教会对这位亵渎宗教的宿敌恨之入骨,下令连夜将他的尸体运出巴黎,弃之荒冢。 1791年7月1日,伏尔泰的遗体被迁葬到先贤祠。伏尔

6、泰的棺木上写着这样的字样:“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先贤祠,材料一 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 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 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 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 当你被人控告,或写了闯祸的文章, 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等等。 伏尔泰哲学通信 请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伏尔泰主张哪些方面的自由?,太阳王路易十四 在位:4岁77岁 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路易十四的名言: 朕即国家。 我死后

7、哪管洪水滔天。,孟德斯鸠,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整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胜衰原因论 请思考: 孟德斯鸠如何理解自由? 他主张建立一个怎样的政府才能使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思想主张:,三权分立,首先实践:,中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这一原则。,孟德斯鸠,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

8、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埋葬拿破仑)。先贤祠(万神殿)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自由,平等,墓道的顶端,有两个对称独立的棺木。分别属于伏尔泰和卢梭。他们是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地位崇高,因此享受到独立安放的特殊待遇。虽然二人曾经是激烈争论的“冤家”,死后倒也安静地在此相对凝望。 卢梭一生的呐喊简单而响亮:人生而平等!棺木是希腊神庙的造型,上面的浮雕甚是生动:对着外面一侧是一扇将要关闭的门,不过从门缝里

9、伸出一只臂膀,手擎火炬,分明暗含着“其人虽已殁,千载照前途”的意义。伏尔泰的棺木上写着“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他们两位一个说平等,一个说自由,构成了资产阶级理想的两大基石。,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哪些主张?,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

10、主权在民),这个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一辈子只崇尚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的孤寡老头,这个终生没离开过家乡小镇,却奇迹般地创造出古典哲学大厦的哲学泰斗,同时从不暴露自己科学院院士头衔的高尚的人,其仙逝时,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人们连续十六天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不足一米六的巨人、伟大哲学家的遗容。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康德从没有出过远门 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康德的一天,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 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 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

11、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 aude!(敢于认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你能悟出启蒙的真谛吗? 康德认为的自由是什么?,20世纪的思想怪杰福科对康德之启蒙的解释是: “不成熟状态”就是人们不敢运用自己的天赋理性而乞求于权威的意愿,而“成熟状态”就是摆脱对权威的依赖而敢于运用自己的天赋理性的意愿,也就是使人从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启蒙思想家正是真诚地启发民智, 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 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 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 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和自由的现代人。,

12、不仅人身自由,而且思想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康德,总结,在理性的引导下,以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 批判和重构现实社会的一切。 在政治领域:要求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消灭专制王权和封建特权, 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在宗教领域:反对宗教权威、宗教迷信和宗教迫害,要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人们必须要按理性行事, 不能再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 生活在暴政下,过着不幸的日子。 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 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本专题的核心和灵魂是“人

13、”,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的过程。,专题线索,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的主张 古希腊人文主义在 “神”的光芒笼罩之下人的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中世纪神学笼罩一切时,“人”的重新觉醒; 启蒙运动 觉醒后到底做什么样的人(蒙昧的或理性的)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 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启蒙运动,专题线索,萌芽,形成,发展,选择题练习,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现普选,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是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康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这和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相似: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