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17122357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715873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517122357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110517122357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110517122357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110517122357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110517122357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5171223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517122357(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主讲:杨振华 副教授,本章主要内容:,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维护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 的爱国主义传统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四、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 动摇的坚强意志 五、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中国和平崛起,本节主要内容:,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中国人

2、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 (二)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 (三)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四)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 1、认识台湾(地理、名称由来),2、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同种、同文),3、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台湾,4、中国人民开发了台湾,(二)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三)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624年,荷兰殖 民者侵占台湾。 1661年,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再次沦为

3、殖民地。,(四)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维护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原因,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具体表现 1、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卖国。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

4、本利益,2、勇敢抵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任务之一 (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么理解,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民

5、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心愿 (二)党和人民在实现祖国的统一问题上是坚定不移的,四、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 的坚强意志,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现在的台湾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五、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中国和平崛起,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统一后的台湾定会成为中国发展的助力,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 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本节主要内容:,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 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国

6、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二)美日政府的责任,(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 来的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 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二)美日政府的责任 1、美国政府的责任(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关系法),(二)美日政府的责任 2、日本政府的责任(日美安保条约、周边事态法案),“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 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 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 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 后一寸

7、土地为止。” 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1、将革命进行到底; 2、国民党政权负隅顽抗; 3、美国等外国势力扶持国民党打内战。,“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 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 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 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 周恩来,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二)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实施(研究武力解放的事项、组建空军、发展海军、成立前线总指挥部、展开外围战等),(一)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1 、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 2 、国内需要一个和平的国

8、际环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3 、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后”。,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1、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 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2、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4、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

9、提出和贯彻,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四、“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本节主要内容:,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 形成和确立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1、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从国内来看,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中美关系缓和与中美建交。,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

10、针的提出和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考虑解决台湾问题时,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 2、1981年9月1982年9月:正式提出阶段 3、1982年9月1993年:法制化阶段,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缅甸同吴奈温总统的会谈中,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充分尊重台湾的现实。 1979年1月1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座谈会上,邓小平指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的事情能提到具体日程上来,是由于在国内和国际的工作中取得

11、重大成就的结果。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在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2、1981年9月1982年9月:正式提出阶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概念。,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3、1982年9月1993年:法制化阶段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正文第3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12条;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正文第3点也规定了中国对澳门的基本政策12条;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又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样,“一国两制”的法制化基本完成。,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内容:,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 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