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15836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考复习课件《声现象》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虽小不做不成,路虽近不行不至,2017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讲 声现象,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时速度的一般差异。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等)。 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防止噪声的一般途径。 5.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介质,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而产生 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真空,2传播条件:声的传播需要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来的。,

2、空气,3声速,(1)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_: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温度 _,声音的传播速度_,温度,越高,越快,振动,介质的_: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液体中次 之,在气体中传播慢,即:_。,种类,v固v液v气,(2)记忆:_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15 ,340 m/s,4.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就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秒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分开,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我们北京市的那个建筑利用到了回声?,1音调,高低,频率,高,高,(1)定义:声音的_叫音调 (2)影响因素:_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 音调越_,粗细,长短,松紧,一般情况下,女性音调比男性的高 弦

3、乐器是通过改变弦的_、_、_来改变音调 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管乐器是靠改变空气柱的_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长度,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 、 。,音调,响度,音色,(3)频率( f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 ,符号 . (4)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 (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大于 的声音叫超声波,把小于 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 叫响度(也叫音量) (2)影响因素 _: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 _,响度就越_,振幅,大,大,距离发声体的远近,_:距发声体越 ,听到的声 音,响度越小,强

4、弱,远,赫兹,Hz,20 Hz20 000 Hz,20 000 Hz,20 Hz,打击乐器是通过改变_,来改变_ , 从而改变声音的_ ,力的大小,振幅的大小,响度,3音色,(1)定义:声音的 ,材料,结构,(2)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_、_有关,1噪声的两种定义,无规则的振动,正常,(1)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_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_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品质特色,2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3声音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单位: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0 dB 是人

5、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 dB40 dB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 50 dB 就会影响睡眠;,70 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 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4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 减弱、在 过 程中减弱、在 减弱,分贝,声源处,传播,人耳处,考点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1)回声定位: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 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 的位置和距离根据_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_。,回声测量距离的,(2)B 超原理: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发生反射,根据监测其回声

6、的延迟时间、强弱,经过电子电路和计算机处理,就形成了 B 超图像,(3)通过监测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和台风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是一种 ,我们把它做 。人们把声 波传递的能量叫做 ,(1)超声波特性:,声能,超声波的方向好;频率高,能量大,穿透能力强;声能较易集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洗钟表,除人体内结石,(2)超声波应用:,波,声波,新课标,1. 探究一:声音的传播 (1)实验装置:如图K11所示。 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 真空_传声。,小,介质,不能,重点实验突破,理想化实验或实验推理法,

7、新课标,快,高,频率,频率,越高,新课标,大,幅度,振幅,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转换法,距发声体的距离,图片中实验研究什么?总结得出的结论以及用到的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及物理方法梳理,转换法,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保持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控制变量法,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物理知识?,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波,类比法 用水波类比声波,真空罩中的闹钟 月球上宇航员面对

8、面要借助无线电的交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理想化实验或实验推理法,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讨论:用木棒敲击水瓶,从左到右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你还能如何让它们发声?两次发声规律是否相同,你能否解释原因?,此题的难点在于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还是瓶子和水的振动发声,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柱一起振动,若用嘴吹,则是空气柱振动发声.,几个重要声学实验小结: 1真空铃: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这里用到了已有的事实推知在极限情况下的结果,物理上称为理想实验法。 2音叉和乒乓球:音叉的振动很微小,不容易观察,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

9、动,物理上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3桌子边缘的直尺。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常见易错现象】 认为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没有物体振动(错,正常人听不到声音,可能有四种情况:a.没有振动的声源;b.声源的振幅太小,响度太小不能引起听觉;c.频率过高或过低,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对乐音的三要素容易混淆,特别是音调和音色最易混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 噪声和乐音容易混(可以从两方面区别:一是发声体是否做有规则的振动;二是看是否妨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回声测距易错(要

10、除以2)。,【例】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解析】乐音的波形图上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有: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乐器振动的幅度相同,说明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乐器振动的频率相同,说明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音色与乐器本身的材料有关,在波形上无法显示。由此可知,A、C、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B。 【答案】B,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用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11、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 【答案】D,【变式题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的泡沫,声音的特征 【例2】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12、(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解析】笛子是靠笛管里空气的振动发声的,抬起压在不同气孔上的手指,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音调。 【答案】A,例3: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震耳欲聋” 描述声音的 ;“悦耳动听” 描述声音的 ;“脆如银铃”描述声音的 。,响度,音色,音调,【变式题2】我们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B,噪声与控制 【例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

13、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变式题3】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A,1

14、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产生并通过_传入考生耳中的。 2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为了减少城市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_处减弱噪声的。在考试过程中,假如考场旁边有歌厅正传出摇滚乐队演奏的声音,这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3静静的雪山,高耸巍峨,但它却可能会因为人的一个“喷嚏”而引发雪崩。这说明声源的振动传递到了积雪,促使摇摇欲坠的积雪垮塌,同时也说明,声波传递的实际是_能。,振动,空气,声源,属于,机械,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的振动而产生的。 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空气,D,6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