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510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基本知识》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物体的受力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受力图的分析与绘制科 目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教学对象高二年级课 时6课时设计者江兰英一、设计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完成“课堂派”中的作业,将手机变玩具为工具,并在适当时机提出引导性问题,适时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主线。在内容组织上,将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目标: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及受力图的绘制2.能力目标:能分析物体的受力;培养咱们同学的分

2、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进行受力分析且能画出受力分析图教学难点:能够依据力的特性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能养成严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四、教法、学法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五、教前准备教前准备1、 课前预习4个微视频:受力图的目的、计算简图的绘制、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和受力图绘制的步骤2、 课前作业:课堂派里的预习作业,提前查改预习作业,找出问题2、 课堂练习:课堂派里课堂作业六、教学程序第一课时环节一:看微视频导入新课(2分钟)微视频播放受力图分析的目的以观看贴近生活

3、的视频的方式来开始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学习课程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环节二:计算简图的绘制方法(8分钟)1、课堂派练习作业1:看图请思考,如何画出翘翘板的计算简图呢? 2、 微视频播放受力物体的计算简图,重新更改作业1环节三:巩固练习(25分钟)作业2:对图示过梁进行分析,画出其计算简图,再讲解(8分钟)作业3:对图示主梁进行分析,画出其计算简图,再讲解(7分钟)作业4:对图示主梁进行分析,画出其计算简图(5分钟)作业5:左图画计算简图环节四:回顾总结(3分钟)画计算简图的步骤:1、 确定研究对像并画出大致图形2、 确定约束种类,并用支座代替构件约束环节五:作业布置(2分钟) 思考以上简

4、图的中的约束用约束反力代替环节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环节一:查看课堂派学生学习情况,引入新课(2分钟)环节二:受力图的绘制(8分钟)微视频播放受力图绘制的方法总结受力图绘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选研究对象; 取分离体,即解除约束后的研究对象; 画上主动力; 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正确地画上相应的约束反力。(简言之:将约束用约束反力代替)注意:受力图上不能有约束环节三:巩固强化(25分钟)1、把上节课的中作业2至5的受力图画出来(10分钟)2、画出图中AB、CD的受力图。(15分钟)3、微视频播放: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环节四:回顾总结(3分钟)画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选研究对象;

5、取分离体,即解除约束后的研究对象; 画上主动力; 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正确的画上相应的约束反力。(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环节五:作业布置(2分钟) 1、画出图中各杆件的受力图2、 思考下面简图的中AB、CD及整体的受力图可否再简化,如何简化?提示:可用二力杆环节六: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环节一:查看课堂派学生学习情况,引入新课(2分钟)尤其是思考下面简图的中AB、CD及整体的受力图可否再简化,如何简化?提示:可用二力杆环节二:受力图的绘制的技巧一(8分钟)1、 回顾画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2、 研究绘制的技巧 选研究对象;(先确定并绘制二力杆,尽量简化受力图) 取分离体,即解除约束后

6、的研究对象; 画上主动力; 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正确地画上相应的约束反力。(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绘制下图中的的受力图(先判断二力杆)环节三:巩固强化(20分钟) 1、画出图中各杆件的受力图环节四:回顾总结(3分钟)1、 回顾画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2、 研究绘制的技巧 选研究对象;(先确定并绘制二力杆,尽量简化受力图) 取分离体,即解除约束后的研究对象; 画上主动力; 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正确地画上相应的约束反力。注意: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环节五:作业布置(7分钟)绘制下图中各杆件及整体的受力图环节六: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环节一:查看课堂派学生作业情况,

7、引入新课(2分钟)环节二:受力图的绘制的技巧二(8分钟)画出下图中整体受力图的受力图注意:1)、整体受力图与各杆件中的同一约束的地方约束反力一致 2)、画整体受力图时,杆件与杆件间的连接,属于内部力,不需要画出环节三:巩固强化(20分钟)画出下图中整体受力图的受力图环节四:回顾总结(3分钟)3、 回顾画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4、 研究绘制的技巧 选研究对象;(先确定并绘制二力杆,尽量简化受力图) 取分离体,即解除约束后的研究对象; 画上主动力; 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正确地画上相应的约束反力。注意:1)、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整体受力图与各杆件中的同一约束的地方约束反力一致

8、 3)、画整体受力图时,杆件与杆件间的连接,属于内部力,不需要画出环节五:作业布置(2分钟)BAFC练习1、绘制下图中各杆件及整体的受力图练习2三角支架各杆自重不计。已知受力如图所示,试画出销B、AB杆、BC杆的受力图。.练习3.如图多拱桥梁结构,已知主动力F,试分析选中区域各拱及整体的受力图。BAFC思考题1: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物体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物体的运动效果。根据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下列两种图,受力图一样?BAFC环节六: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环节一:通过查看大家上堂课课后练习1,引入受力图绘制步骤及注意事项(5分钟) 选研究对象;(先确定并绘制二力杆,尽

9、量简化受力图) 取分离体,即解除约束后的研究对象; 画上主动力; 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正确地画上相应的约束反力。注意:1)、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整体受力图与各杆件中的同一约束的地方约束反力一致 3)、画整体受力图时,杆件与杆件间的连接,属于内部力,不需要画出环节二:巩固强化(10)1、 大家对上堂课课后练习进行更改 2、 互评注意:当需要对节点分析的时,节点上的主动力如何定位环节三:通过查看大家上堂课课后练习3,引入计算简图的绘制方法复习,再次温故受力图绘制步骤及注意事项(10分钟)环节四:通过力学分析,深层次解读力的可传递性原理(10分钟) 1、学生互评作业对与错及为什么2、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物体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物体的运动效果。(强调的是力在同一个物体上移动)环节五:总结(3分钟)环节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单元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