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399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况(一)课程代码:6131101(二)课程英文名:Basis Theory of Computer(三)课程管理院、系(教研室)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计算机教学部(四)大纲说明1. 适用专业 全校2017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2. 课程教学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拓宽知识面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应能够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3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所有大学生重要的通识

2、必修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科学修养和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认知与理解计算机系统和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获取、评价与使用信息的素养;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交流与持续学习能力。4. 学分、学时 总学时:56,其中: 理论教学 :1.5学分,24学时 实验教学: 1学分,32学时5先修课程 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五)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

3、 理论和实验同时进行机考,单独算分,各占100分,时间100分钟:理论:平时成绩占30%,期末统一考试70%实验:平时成绩占50%,期末统一考试50%理论&实验期末考试统一机考,题型如下(届时会有局部微调): 一、 选择题(以理论课内容为主)二、 判断题(以理论课内容为主)三、 填空题(以理论课内容为主)四、 操作题(以基本实验操作题为主)1) Windows操作2) 文字录入3) 文档排版4) 电子表格5) PPT演示文稿2、 关于平时成绩理论:考勤5%+作业25%(说明:作业25%中可视具体情况分为作业20%+讨论及回答问题5%) 实验:考勤8%+作业10%+作品32%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

4、结合,期末成绩55分以下,平时成绩最多60分;卷面成绩=85分的学生,调整后取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最高分。 重点要求学生提交作品(实验课件中带红色星号的 ),每个作品各占相应分1) 提交综合实验作品一:我们的大学生活小报(word编辑排版)2) 提交综合实验作品二:我们的成绩情况或开支情况数据报表(excel图表及格式化)。3) 提交综合实验作品三:自制贺卡(ppt编辑排版)4) 提交综合实验作品四:大学生活点点滴滴(视频制作)上述四个实验作品,请教师在第一次课就布置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分期分批进行验收、检查、评分 要求:1、34人一组(组长自荐,招募组员)2、每个同学完成基本实验,共同完成上

5、面的4个作品(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期末成绩55分以下,平时成绩最多60分)3、要求每组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和作品4、实验报告内容要求:作品主题介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作品的创新点和特色作品中用到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点小组成员具体分工及其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贡献二、教学内容纲目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2 学时) 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标准1、课程导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定位、重要性;课程学习内容(重点章节、一般章节);课程网站、学习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等)(熟悉)2、了解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应用、计算机文化 3、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内容、特点4、了解计算机

6、思维的内涵与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图灵、冯.诺依曼、图灵机模型、图灵测试、图灵奖等2、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3、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4、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5、信息与数据的概念6、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7、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8、计算思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视频演示、案例讲解方式、课堂提问补充:计算

7、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内涵、计算思维的应用。(参阅大学计算机(第6版)P11相关内容,并将内容扫描给学生)第2章 计算机系统 (4学时) 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标准1、了解计算环境发展的几个阶段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4、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5、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6、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7、了解总线与接口8、掌握输入和输出设备补充:计算环境的发展(参阅大学计算机(第6版)P1921相关内容,并将内容扫描给学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性能指标、输入输出设备。

8、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视频演示、案例讲解方式、分组讨论、课堂提问第3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4 学时) 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标准1、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2、掌握进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重点)3、了解数据存储单位4、了解内存地址和数据存放1、了解数值编码:数符的表示方法、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难点),原码、反码、补码概念2、了解字符编码3、了解音频编码4、了解图形和图像编码5、了解视频编码6、了解数据压缩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信息社会中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中不同的转换,掌握各种信息的编码和在计算机中的存放。难点:进

9、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数符的表示方法、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原码、反码、补码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视频演示、案例讲解方式、分组讨论、课堂提问第4章 操作系统 (4学时) 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标准1、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2、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4、了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5、了解程序管理的任务和内容6、掌握文件管理的具体内容7、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和具体操作补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介绍(参阅大学计算机(第6版)P79相关内容,并将内容扫描给学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常用操作系统,并能熟练掌握Window操作系统的使用。难点:程序管理(

10、程序、进程和线程)、文件管理(文件、文件夹、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视频演示、案例讲解方式、分组讨论、课堂提问第5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 第6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第7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上述3章共计 (2学时) 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标准了解数据处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常用的电子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相关软件的功能使用以及电子文档格式之间的转换。第5、6、7部分的内容,请老师根据情况在理论课堂上给学生先概要讲述一下word 、excel 、PowerPoint的界面和基本操作。主要功能在实验课中进行讲解和训练补充不同格式电子文档的

11、转换(参阅大学计算机(第6版)P140相关内容,并将内容扫描给学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难点:上述三个软件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视频演示、案例讲解方式、分组讨论、课堂提问第8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8学时) 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标准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4.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5.了解云计算和物联网6.了解简单局域网组建案例7.熟悉局域网的组成8.掌握局域网技术要素(网络的拓扑结构)9.了解常用局域网技术10. 掌握Internet基础与应用11. 熟悉信息浏览和检索(至少

12、熟练掌握一种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对应第2次实验)12.掌握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具有熟练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浏览、查询、检索资料的能力13. 掌握网络病毒及其防范14.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补充云计算和物联网(参阅大学计算机(第6版)P5661相关内容,并将内容扫描给学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分类、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Internet基础与应用、信息浏览和检索;网络病毒及其防范,网络攻击及其防范。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P地址表示及域名系统,Internet的接入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视频演示、案例讲解方式、分组讨

13、论、课堂提问三、学时分配表 (详见授课计划理论部分)序号内 容学 时 安 排理论课时备注1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22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43第三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44第四章 操作系统45第五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2主要内容在实验课中进行讲解和训练,理论课中结合作业和实验的具体问题进行评讲6第六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7第七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8第八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8总 计24四、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 以“技能能力思维”三层培养目标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基础实验、拓展实验和创新实验(

14、小组综合实验作品)进行分层递进的教学,训练学生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实验时数 32学时实验项目名称 (详见授课计划实验部分)实验1-1-1指法练习及中英文输入训练实验1-2-1 Windows 基本操作实验1-2-2 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实验1-2-3 文件压缩与解压缩实验1-2-4 控制面板的使用实验1-2-5 记事本的使用 实验1-2-6 画图软件的使用实验1-3-1 浏览器的使用实验1-3-2 信息检索与信息管理实验1-3-3 收发电子邮件实验1-4-1 Word基本编辑操作实验1-4-2 Word文档排版操作实验1-4-3 Word表格使用实验1-4-4 图文混排实验1-5-1 Excel的基本操作实验1-5-2表格格式化及数据图表化实验1-5-3 数据管理实验1-6-1 PowerPoint基本操作实验1-6-2动画、超级链接及多媒体实验2-1-6 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实验2-1-2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实验2-1-5 多工作表的操作实验2-1-3 邮件合并实验2-1-4 数据有效性和圈释无效数据的设置实验2-1-1 长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