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3749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0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山东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 并于 2007年开始正式招生, 2013 年获批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依托学校法学学科优势资源, 以为政府机关、 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培养 “懂 法律”、“通政治”、“精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发展至今已逐步凝练出以 政府改革与依法行政、 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理论拓展、实务技能)、实践实训课等 多元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约占 40%,

2、 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 90%以上,拥有一批省级“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优 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教学名师。 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自 2011 年以来,该专 业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 60 余人次,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 90%以上 (其中考取公 职人员和研究生的比例近 40%),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 养和法治意识、熟练的行政管理实务操作技能,系统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法学、政治 学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能 够从

3、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宣传文秘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 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有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较为宽广的行政管理专业视野。 2.具备扎实的行政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了解中外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工作惯例及相关知识。 (二)能力要求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1.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较高 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实践能力,较好的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欣赏

4、美、创造美的能力。 2.具有运用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分析方法的能力,利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 法学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3.具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办公文秘、人际沟通、政策分析的实务操作能力, 一定的文献检索与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与职业适应能力。 (三)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大局意识。 2.热爱行政管理专业,具备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管理学思维方法和 研究方法;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办公文秘、政策分析等方面的素质。 3.具有职业规

5、划的能力;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精 神;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行政管理运作、实务操作和 分析的职业素质。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学 制: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 3-8 年。 总学时:2400 学时。 总学分:156 学分,其中,必修课 107 学分(通识必修课 35 学分,专业必修课 55 学分,实践必修课 17 学分);选修课 46 学分(通识选修课 6 学分,专业选修课 30 学 分,实践选修课 10 学分);素质拓展 3 学分。 五、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位课程 学分绩点达到 2.0

6、,方可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初次考试不及格,补考以后的学分绩 点为 1.0。 六、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 (二)专业核心课程 1.政治学原理 4 学分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政治学原理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及其 发展规律的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具体讲授国家的本质和功能、 国家类型、国家形式、国家机构、政党政治、政治文化以及政治发展等内容。 2.管理学原理 4 学分 管理学原理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部分,含管理

7、、管理者、 管理学,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组织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第二部分以 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为主线来展开分析 和讨论,分别阐明各项基本职能的概念、内容、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3.公共行政学 4 学分 本课程以学科的历史传承、现实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主线,以板块要素组合为构建体 系,主要讲授行政的历史与发展、行政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设计、行政的运作过程、行政 的行为选择以及行政实践问题研究等内容。 4.公共政策 4 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公共政策的定义、性质、类型及功能,政策科学产生的历史条 件及发展趋势,公共政策与政府、环境、公共利益的

8、关系,一般的政策过程,政策分析 的基本方法等。 5.公共经济学 4 学分 公共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政府行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 程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福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 和基本理论(公共收入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规制理论),旨在培 养学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48 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理论、 八大原理及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等。具体包括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 实践,人力资源计划、获取、开发与培训,员工业绩评估、报

9、酬及奖励,人力资源保护、 流动及管理等。 7.公共关系学(13B02300024) 48 学时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 认识到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 塑造组织形象,提高个人素质,优化社会环境。主要内容有: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 系的历史发展、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原则、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演讲、 公共关系谈判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等。 8.宪法学 3 学分 宪法学以宪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宪法的概念、本质、原则、作 用、运作机理、规范内容、法律技术等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认识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

10、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它的具体规范内容, 理解国家权利的运行过程和状态, 思考宪法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诸要素的相互关 系,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学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理论、 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法、行政诉讼法四部 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有 全面的把握。 10.民法学 4 学分 民法学是一门研究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学 科。通过对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学习,使学生

11、理解民法制度对于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民法的基本原理、制度思考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正确运用民法规范处理民事纠纷。 11.西方行政学说史 3 学分 本课程将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课程内容主要涉 及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 作、主要思想及其特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既可以打好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 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12.社会学 3 学分 本课程立足中国社会实际,在充分吸收社会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 地介绍社会学学科的主要领域、基

12、本范畴、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 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意义,是学生深入社会、理解社会,进而思考社会问题 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应该深刻理解并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 并对相关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进而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 1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3 学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及政府体制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关注 中国政治的现实情怀。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中国政治体制、行政区划、政府职能、权力、 监督、政府关系、行政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 14.地方政府学 4 学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不同国家结构体制下地

13、方政府的运行机制, 培养和提高学生 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地方政府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产生与 发展,地方政府的类型、权力、构成、职能、关系、财政、自治及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 等。 七、教学进程表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 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要求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建议 修读 学期 考核 形式 备注 课堂 讲授 实践 实训 其他 形式 通 识 必 修 课 31K00100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32 1 考查 11K00100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1 考查 11K00200003 马克思主义基

14、本原理概 论 3 48 48 3 考试 31K002000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4 32 2 考试 31k00000005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1-4 考试 11H00100001 大学英语(一) 4 64 48 16 1 考试 11H00100002 大学英语(二) 4 64 48 16 2 考试 11H00100003 大学英语(三) 4 64 48 16 3 考试 31G00100001 计算机文化基础 3 48 16 32 2 考试 31L00100001 体育(一) 1 32 32 1 考查 31L00200002 体育(二) 1 32

15、 32 2 考查 31L00300003 体育(三) 1 32 32 3 考查 31L00400004 体育(四) 1 32 32 4 考查 31A00100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6 16 1 考试 小计 35 624 336 240 48 占总学分的 22.5%。 通 识 选 修 课 创新创业 要求: 1.通识选修课至少选修 6 学分,网络选修课程不 得超过 4 学分,创新创业课程选修不少于 2 学分。 2.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和相近的课程,不计入 通识选修课学分。 3.理工类学生应修读一定学分的文科类课程,文 科类学生应修读一定学分的理工类课程。 4.修读建议:根据个人职业规划

16、选修相关课程, 建议优先修读基本素质、 就业考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 基本素质 就业考试 艺术审美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 科学工程 占总学分的 3.8%。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 专业必修课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学时分配 建议 修读 学期 考核 形式 备注 课堂 讲授 实践 实训 其他 形式 专 业 基 础 课 33K13100001 政治学原理 4 64 64 1 考试 33K02200004 管理学原理 4 64 64 1 考试 33K13200005 社会学 3 48 48 3 考试 13K02200005 公共经济学 4 64 64 5 考试 33K13200014 地方政府学 4 64 64 4 考试 33K02500022 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 3 48 32 16 5 考试 13B02300024 公共关系学 3 48 48 6 考试 13B01200003 宪法学 3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