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90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9.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照亮”未来的“启蒙”,罗伯斯庇尔,第一节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是继文艺复兴后掀起的第二次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主义者认为改良社会制度首先必须通过启蒙教育,宣扬近代的科学和理性精神, 照亮人们的头脑,驱除人们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愚昧偏见。,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近代以来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第三等级力量的崛起和壮大,是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古典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主义:理论形成。,启蒙与近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理性。 培根的新工具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

2、论颠覆了宗教神学宇宙观 牛顿的万有引力论实际上否定了“第一推动力” 哈维的血液循环论否定了中世纪以来垄断医学界的盖伦学说 洛克的心灵”白板说”强调了后天启蒙,启蒙与“理性的法庭”的建立,恩格斯认为,领导这场运动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世界用头立地”,黑格尔认为,十八世纪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意味着“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它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一切人类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启蒙运动的

3、意义,破: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和扫除一切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指出旧制度的不合理性和非永恒性。 立:以理性为尺度,提出建立新社会秩序的方案和理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又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批判的 建立的,政治上:君权神授说 宗教上:宗教迷信偏见和狂热 财产关系上:贵族特权 人与人关系上:封建门弟等级观 文学艺术上:宫廷文学、沙龙文学,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宗教宽容、信仰自由 自然神论、泛神论 资产阶级法权 自由/平等/博爱 平民文学、启蒙文学,启蒙文学,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文学具有以

4、下特征: 强烈的政论性 批判封建君主;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描绘政治理想 深厚的民主性 日常生活题材;平民形象;散文化文体;平民化体裁 深刻的哲理性 集中体现在哲理小说(文学牛油加哲学面包),启蒙时代新出现的文学体裁,书信体小说:以书信串连情节,表现日常家庭爱情婚姻生活 英理查森:克拉丽莎 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法卢梭:新爱洛依丝 正剧(市民泪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表现市民日常家庭生活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首先提出。 哲理小说:寓教诲性和哲理性于小说的形式之中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被称为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伏尔泰:老实人、天真汉,第二节 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一

5、、英国启蒙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 菲尔丁汤姆琼斯,鲁宾逊漂流记封面,鲁滨逊漂流记插图,鲁滨逊漂流记刻划了“第一个真正的资产者”的形象,体现了正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特征。上图是后人据小说推断的鲁滨逊到达的南美洲的大体方位。,格列佛游记封面,格列佛游记封面,格列佛游记插图,二 、法国启蒙文学,第一阶段(年前):封建制度积贫积弱,社会危机征兆全面出现,启蒙思想开始出现和形成。 孟德斯鸠(1689-1755):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16941778):哲学辞典 卢梭(1712年1778):论科学和艺术,波斯人信札,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

6、鸠的唯一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为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所特具的哲理小说体裁奠定了基础。 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YY,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 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 波斯人信札“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胆”,是启蒙运动时期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信125(论天堂的幸福很难设想;婆罗门年轻寡妇不愿殉夫自焚),

7、第二阶段()封建制度危机加深,改良主义尝试失败,资产阶级力量膨胀,革命条件日益成熟,出现百科全书派。 伏尔泰(16941778):老实人 、天真汉 卢梭(1712年1778):新爱洛依丝 狄德罗(17131784):百科全书、拉摩的侄儿 博马舍(17321799):塞维尔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老实人,老实人是伏尔泰的代表作。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森特一登脱龙克男爵府上,信奉导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老实人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老实人及其意中人和他的老师最初觉得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

8、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但他们在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后,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劳动可以使人们免除烦恼、过错和欲望三大痛苦。 文中还描写了一个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黄金国。国中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拉摩的侄儿,拉摩的侄儿由法国作家、哲学家狄德罗创作于1762年,至1799年定稿。在作者生前并未发表。,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的哲理小说,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它通过一个放荡无耻的人物“拉摩的侄儿”的言语,揭露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并就道德、艺术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马克思称这部小说为“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的杰作”。,费加罗的婚礼,费加

9、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是塞维勒的理发师的续篇,1778年写成,1784年演出。 作者借费加罗之口揭露封建政治的本质,对封建官僚机构特别是司法机关加以鞭挞。 在喜剧的结尾,博马舍写道,“人民受着压迫,他们就会诅咒,会怒吼,会行动起来。”作品的戏剧冲突体现了一场非常尖锐的阶级斗争。费加罗在这场斗争中的胜利,意味着第三等级的胜利,法国人民反封建的胜利。,艺术成就: 1、运用古典主义喜剧形式来表现启蒙思想。 2、兼具莎士比亚戏剧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3、喜剧中含有笑剧的成分,生活气息浓郁。 4、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5、剧情合乎逻辑,矛盾鲜明突出,结构严谨。 艺术地位: 博马舍的喜剧标志着古典主义戏

10、剧向近代戏剧的转变,对以后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歌 剧 费 加 罗 的 婚 姻,莫 扎 特,莫扎特的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姻。 歌剧脚本由宫廷诗人达彭特(1749-1838)根据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的同名喜剧(当时 在奥地利被禁演)改编而成。 1786年首演。,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与博马舍的话 剧相比,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 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歌剧: 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 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 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 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 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11、。,故事发生在阿玛维瓦伯爵家: 男仆费加罗正直聪明,即将与美丽的女仆苏珊 娜结婚。没想到好色的阿玛维瓦伯爵早就对苏珊娜 垂涎三尺,居然想对她恢复早就当众宣布放弃的初 夜权,因此千方百计阻止他们的婚事。,为了教训无耻的伯爵,费加罗、苏珊娜联合 伯爵夫人罗西娜设下了巧妙的圈套来捉弄伯爵。 苏珊娜给伯爵写了一封温柔缠绵的情书,约他 夜晚在花园约会。 伯爵大喜过望,精心打扮后如期前往。,在黑暗的花园里,正当伯爵喜不自尽大献殷勤 的时候,突然四周灯火齐明,怀抱中的女子竟是自 己的夫人罗西娜! 伯爵被当场捉住,羞愧无比,只好当众下跪 向罗西娜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犯。 聪明的费加罗大获全胜,顺利的与苏珊娜举

12、行 了婚礼。,莫扎特这部歌剧虽然基本沿袭了意大利喜歌剧 的特点,但其主要贡献恰恰是没有拘泥于意大利趣 歌剧的滑稽、夸张的手法。 而是着重描绘了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心理刻画。 增强了抒情性。,歌剧还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其乐队配器,尤其是木管的运用,对角色和剧 情的配合起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咏叹调: 、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仆童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罗西娜的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 、罗西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苏珊娜的咏叹调 满心欢喜,费加罗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 再不要去做情郎是善良而幽默的费加罗演唱的咏叹调,他鼓励并安慰被伯爵派去

13、当兵的凯鲁比诺。 可谓歌剧中之经典。,剧情: 伯爵夫人的侍童凯鲁比诺,偷听到了伯爵向苏 珊娜的求爱,致使伯爵十分恼火,又不便发作。 第一幕的最后一场,费加罗召集众人们向伯爵 献花,赞颂他放弃贵族特权的高尚行为。 伯爵则把一肚子的火都撒到了可怜的凯鲁比诺 身上:“你立刻到军队里去当兵!” 他怒气冲冲地走 了。 留下满面愁容的凯鲁比诺,不知该怎么办才 好。,善良而幽默的费加罗,鼓励并劝说凯鲁比诺再 不要油头粉面,像穿花的蝴蝶那样去追逐少女,而 要像英雄一样奔赴疆场。,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 “现在你再不用去做情郎,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 不用天天谈爱情。 再不要梳油头、洒香水, 更不要满脑袋风流

14、艳事。 小夜曲、写情书都要忘掉, 红绒帽、花围巾也都扔掉。 抬起头来,挺起胸膛, 腰挎军刀,肩扛火枪, 你是未来勇敢的战士 ”,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女声咏叹调的演唱者 不是主角苏珊娜而是由女声扮演的男侍童凯鲁比 诺。,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女仆苏珊 娜让他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 在剧中,男侍童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扮演。 这种角色在18世纪30年代还由阉人歌手担任。 此时的维也纳已向前迈了一步,由女声取而 代之。,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乐队用弦乐器的拨 奏模仿吉他。它的情调好似一首小夜曲,但是内容 更丰富,感情更复杂。 歌声把凯鲁比诺这个情

15、窦初开,天真的小青 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 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此曲是女中音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凯露比诺演唱: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 我要把一切讲给你们听,我要把一切讲给你们听。 心中的感觉,我也说不清。只感到心中翻腾不定。 我,有时心慌有时消沉。 我,心中感到火样热情,一瞬间又感到寒冷如冰。 幸福在明天向我召唤,转瞬间他又无踪无影。 不知道为什么,终日叹息, 一天天一夜夜,不得安宁。 不知道为什么,胆战心惊,但我却情愿,受此苦行。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 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你们可

16、理解,我的心情。,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罗西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 这段二重唱不仅歌词优美,曲调也极为婉转。 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女人,各自怀着的不同的 感情在二重唱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 伯爵夫人罗西娜与贴身女仆苏珊娜在商量着怎 么去进行今夜的新计谋。,伯爵阿尔马维瓦一直垂涎于费加罗的未婚妻苏 珊娜的美貌。为了能让花心的伯爵重新回到自己的 身边,伯爵夫人罗西娜不得不和苏珊娜一道来捉弄 自己的丈夫。 罗西娜计划假扮苏珊娜与伯爵幽会,让丈夫 难堪。 忧伤的罗西娜,和为担心自己婚礼而忧伤的苏 珊娜一起,怀着各自的心事,编写着一封约伯爵幽 会的情信。 信很短、很简单,几乎就是罗西娜念一句,苏珊娜复述一次,然后写在纸上。这样就形成了这段二重唱。,女仆苏珊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