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250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制品与单采血浆站管理(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 血液制品 及单采血浆站管理 血液制品 及单采血浆站管理 中国输血协会 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 中国输血协会 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 LOGO 概述概述 一、血浆蛋白、血液制品:种类及用途一、血浆蛋白、血液制品:种类及用途 ? 血液约占体重的8%(血液约占体重的8%(v v/ /w w) ? 血浆约占全血的50%(血浆约占全血的50%( v v/ /v v) ) ? 血浆蛋白约占血浆的6-7%(血浆蛋白约占血浆的6-7%(w w/ /v v). 92%为水份). 92%为水份 ? 血浆蛋白已知有200多种,其中:血浆蛋白已知有200多种,其中: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已纯化的有100多种 ?研究

2、较多的有70多种 ?已制成制品的约有20多种 ?我国约近10种 ?各种蛋白含量差异极大各种蛋白含量差异极大 白蛋白:3500-5500 mg/dL IgE:3-5 白蛋白:3500-5500 mg/dL IgE:3-5 g/dL Alb+IgG:约占总蛋白量的65% IgA、IgM、Fg、C g/dL Alb+IgG:约占总蛋白量的65% IgA、IgM、Fg、C3 3、T、Tr r、2 2M Hp、 M Hp、1 1AT、Hpx、AT、Hpx、1 1AG AG (含量在100-1000mg/dL内)(含量在100-1000mg/dL内) 其他种类的蛋白,含量均小于100mg/dl,称为微量

3、蛋白 其他种类的蛋白,含量均小于100mg/dl,称为微量 蛋白 达10达106 6倍倍 约占总 蛋白量 的25% 约占总 蛋白量 的25%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70-235100(Hp1-1)170-235100(Hp1-1)触珠蛋白(Hp) Fe 触珠蛋白(Hp) Fe+ +,Fe ,Fe+2957.65 + 2957.65转铁蛋白(Tr) 血色素 转铁蛋白(Tr) 血色素805.7805.7 血红素结合蛋白 (Hpx) Cu 血红素结合蛋白 (Hpx) Cu+3513.2 + 3513.2铜蓝蛋白(Cp) 脂肪酸,色素,药物, 染料,V 铜蓝蛋白(Cp) 脂肪酸,色素,药物, 染料,VC

4、C,扩张血容,扩张血容 3500-55006.63500-55006.6白蛋白(Alb) 结合RBP,TBP,输甲 状腺素,VA 白蛋白(Alb) 结合RBP,TBP,输甲 状腺素,VA 255.5255.5前白蛋白(PA)前白蛋白(PA) 功能正常含量mg/dl分子量(KD)蛋白名称功能正常含量mg/dl分子量(KD)蛋白名称 1. 转输蛋白类1. 转输蛋白类 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的分类 视黄醇(V视黄醇(VA A前体)前体)4.52.14.52.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VD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VD3405034050Gc球蛋白(Gc-globulin) 结合,转输氢化可的松

5、 Gc球蛋白(Gc-globulin) 结合,转输氢化可的松45.5745.57 转皮质素蛋白 (Transcortin) 甲状腺素 转皮质素蛋白 (Transcortin) 甲状腺素1-25.41-25.4 甲状腺素结合蛋白 (TBP) VB 甲状腺素结合蛋白 (TBP) VB12微量6012微量60 转钴胺蛋白 I (Transcobalamin I) 转钴胺蛋白 I (Transcobalamin I) 400400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质,胆固醇,激素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质,胆固醇,激素 360360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 功能 正常含量 mg/dl

6、分子量(KD)蛋白名称功能 正常含量 mg/dl 分子量(KD)蛋白名称 2. 免疫球蛋白类2. 免疫球蛋白类 0.03188-191IgE 3172-200IgD 150970IgM 210160IgA 1250150IgG 0.03188-191IgE 3172-200IgD 150970IgM 210160IgA 1250150IgG 含量(mg/dl)分子量(KD)蛋白名称含量(mg/dl)分子量(KD)蛋白名称 ?尚各有不同亚型尚各有不同亚型 ?构成体液免疫系统构成体液免疫系统 ?含量差异极大含量差异极大 3. 补体系统蛋白成份(补体传统活化途径) 膜攻击单位 8 7.5 5.5 8

7、 23 180 128 121 174 79 3. 补体系统蛋白成份(补体传统活化途径) 膜攻击单位 8 7.5 5.5 8 23 180 128 121 174 79 C C5 5 C C6 6 C C7 7 C C8 8 C C9 活化单位 1.5 120 40 110 180 206 9 活化单位 1.5 120 40 110 180 206 C C2 2 C C3 3 C C4 识别单位 15 5 5 410 8.3 8.3 4 识别单位 15 5 5 410 8.3 8.3 C C1q1q C C1r1r C C1s 功能含量(mg/dl) 分子量(KD)补体成份 1s 功能含量(m

8、g/dl) 分子量(KD)补体成份 50150H因子 旁路活化调整因子 3.493I因子 2184P因子 0.2524D因子 旁路活化因子 2093B因子 功 能含量(mg/dl)分子量(KD)补体成份 50150H因子 旁路活化调整因子 3.493I因子 2184P因子 0.2524D因子 旁路活化因子 2093B因子 功 能含量(mg/dl)分子量(KD)补体成份 ?主要防御体系之一,在吞噬、调理、趋化、免疫细胞溶解 等,起重要作用。 主要防御体系之一,在吞噬、调理、趋化、免疫细胞溶解 等,起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性疾病中,损伤肌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性疾

9、病中,损伤肌体。 4. 凝血系统蛋白成份4. 凝血系统蛋白成份 0.1-0.757-70 血浆凝血激酶成份 F IX 约0.1-1约2000 抗血友病因子F VIII 约0.156 前转化素F VII 250-300 前加速素F V 钙离子F IV 组织因子F III 5-1072 凝血酶原F II 1.维持正常凝 血机制, 0.1-0.757-70 血浆凝血激酶成份 F IX 约0.1-1约2000 抗血友病因子F VIII 约0.156 前转化素F VII 250-300 前加速素F V 钙离子F IV 组织因子F III 5-1072 凝血酶原F II 1.维持正常凝 血机制,防止防止

10、血管渗漏。 2. 纤溶酶原经 激活成纤溶酶 血管渗漏。 2. 纤溶酶原经 激活成纤溶酶 后后,有溶栓作 用。 200-450340 纤维蛋白原F I ,有溶栓作 用。 200-450340 纤维蛋白原F I 功能 含量 (mg/dl) 分子量 (KD) 常用名称国际命名功能 含量 (mg/dl) 分子量 (KD) 常用名称国际命名 1-4 4-5 6 20 0.4-0.5 340 80-127 120 87 62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前血管舒缓素 (Prekallikrein)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 Kininogen) 纤溶酶原 (Plasminogen) 蛋白C (Protein C)

11、FXIII 1.5-4.780接触因子FXII 约0.6160-210血浆凝血激酶前质FXI 3. FVIII 缺乏:甲种血友病 FIX 缺乏:乙种血友病 FXI 缺乏:丙种血友病 VWF 缺乏:血管性 假血友病 60Stuart 因子FX 1-4 4-5 6 20 0.4-0.5 340 80-127 120 87 62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前血管舒缓素 (Prekallikrein)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 Kininogen) 纤溶酶原 (Plasminogen) 蛋白C (Protein C) FXIII 1.5-4.780接触因子FXII 约0.6160-210血浆凝血激酶前质FXI

12、 3. FVIII 缺乏:甲种血友病 FIX 缺乏:乙种血友病 FXI 缺乏:丙种血友病 VWF 缺乏:血管性 假血友病 60Stuart 因子FX 功能含量(mg/dl)分子量(KD)常用名称国际命名功能含量(mg/dl)分子量(KD)常用名称国际命名 5. 蛋白酶抑制物类 抑制纤溶酶活性770 5. 蛋白酶抑制物类 抑制纤溶酶活性770 2 2抗纤溶酶(抗纤溶酶(2 2AP) 有广泛的蛋白酶抑制作用。260725 AP) 有广泛的蛋白酶抑制作用。260725 2 2巨球蛋白(巨球蛋白(2 2M) 对补体、凝血、纤溶,激肽系统均有抑 制作用。缺乏:皮肤,粘膜肿胀。 23.5104C1醋酶抑制

13、物(C1-INA) 在肝素促进下,可灭活凝血酶,制约凝 血。 23.565抗凝血酶III (ATIII ) 与 M) 对补体、凝血、纤溶,激肽系统均有抑 制作用。缺乏:皮肤,粘膜肿胀。 23.5104C1醋酶抑制物(C1-INA) 在肝素促进下,可灭活凝血酶,制约凝 血。 23.565抗凝血酶III (ATIII ) 与2 2M, M, 1 1AT一起,可制约、中 和、清除蛋白酶,防止血凝系统自身消 化反应。 50160 AT一起,可制约、中 和、清除蛋白酶,防止血凝系统自身消 化反应。 50160 间胰酶抑制物(I I) 基本同 间胰酶抑制物(I I) 基本同1 1AT 48.769 AT

14、48.769 1 1抗糜蛋白酶(抗糜蛋白酶(1 1X) 保护机体正常细胞不受蛋白酶破坏,控 制感染、炎症。 29054 X) 保护机体正常细胞不受蛋白酶破坏,控 制感染、炎症。 29054 1 1抗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1 1AT)AT) 功能含量(mg/dl)分子量(KD)名称功能含量(mg/dl)分子量(KD)名称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血液制品的定义血液制品的定义 “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 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份,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份统称 为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 或重组的),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15、 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 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份,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份统称 为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 或重组的),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我国目前的血液制品:我国目前的血液制品: 以血浆中提纯的血浆蛋白制剂为主, 本课程所述血液制品,仅指血浆蛋白制剂, 也称:血液制剂 以血浆中提纯的血浆蛋白制剂为主, 本课程所述血液制品,仅指血浆蛋白制剂, 也称:血液制剂 1. 白蛋白类制剂及其临床适应症1. 白蛋白类制剂及其临床适应症 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张力 在置换输血中与

16、间接胆红素结合 增加利尿,提高血压 补充血浆蛋白 增加利尿,提高血压 增加利尿,可有一过性消除积液作用 抗急性、创伤性休克,可维持血容量 维持血液渗透压 血浆交换/透析 新生儿溶血症 失蛋白性肾病/肠病 烧伤 急/慢性肝功能障碍 胸腹水,脑积水 休克 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张力 在置换输血中与间接胆红素结合 增加利尿,提高血压 补充血浆蛋白 增加利尿,提高血压 增加利尿,可有一过性消除积液作用 抗急性、创伤性休克,可维持血容量 维持血液渗透压 血浆交换/透析 新生儿溶血症 失蛋白性肾病/肠病 烧伤 急/慢性肝功能障碍 胸腹水,脑积水 休克 心心肺手术体外循环肺手术体外循环 作用使用特征作用使用特征 ?补充蛋白补充蛋白 ?利尿,排积液(1g-80ml)利尿,排积液(1g-80ml) ?维持渗透压,血容量维持渗透压,血容量 ?运输药物等运输药物等,提高血压提高血压 血液制剂的种类及用途血液制剂的种类及用途 2. 部分常用血液制剂及用途2. 部分常用血液制剂及用途 乙种血友病FIX 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