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137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美学课外讲座:传统美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应杭国学专题讲座之6: 何为传统美德之美 儒道禅如是说,张应杭 浙江大学法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BA兼职导师,一、我们丢失了传统美德,1、反传统的利与弊 1840年以来我们进入反传统的时代。 但是,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譬如人们不再崇尚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不再关注自我善良、同情、博爱的优美人性的塑造;不再相信正义、气节和勇敢;在工作中更多地计较实惠、报酬;在爱情追求中更多地注目于肉体与性的相互取悦;在与社会和他人的相处中唯我主义不可思议地膨胀等等。,一、我们丢失了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可以为现代人走出自我心性的迷失

2、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歌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已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今天重新加以思考的话题。,二、儒道禅的美德思想,1、儒家的原则: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人我合一”。 人我合一即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所以孔子认为:“里仁为美。”(论语里仁 这是仁德之美。,二、儒道禅的美德思想,仁德的具体的德目孔子有“三达德”说: 一是“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二是“智者不惑” (论语子罕);又说“毋

3、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三是“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又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二、儒道禅的美德思想,2、道家的原则: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天人合一”。 以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话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25章)这是道法自然的快乐人生观。 自然 - 当然 - 释然 - 怡然 这是自然的美。,二、儒道禅的美德思想,庄子把自然的境界称赞为自由逍遥的理想人格(庄子逍遥游),他借鲲鹏展翅来说明因为“自然”所以“自由”的思想。 他还有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寓言。 庄子对老子的“道法自然” 思想曾作过非常通俗的解释:“不刻意”(庄子刻意)。 为此,庄子

4、有“六无之德”的理论:无欲、无念、无名、无言、无功和无我。,二、儒道禅的美德思想,3、佛家的原则:人与自我关系问题上的“欲理合一”。 人生的苦源于欲界的贪、嗔、痴。这是佛教中禅认为的“人生三毒”。 “欲理合一”达到的是空灵的人生境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 这里的“空”是无常之谓。,二、儒道禅的美德思想,所以,在佛教的“六度”修行理论中又讲“智慧度愚痴”: 在佛家教义中智慧又称般若,主要体现为一种境界或称法门;赵朴初先生(1990年)总结了佛家主张的光明心、不生比较心、不动心、安心、放下执著心之五大智慧说。 这是一种空灵之美。,三、关于美德的几点结论,1、人生不在于占有财富 我们显然处于一个过分迷信财富的时代。其实,这恰恰是一个流行的错误。 从古代人生哲学的智慧来看,我们的结论只能是:快乐源于心。 或者以禅的话说是“境由心造”。,三、关于美德的几点结论,2、学习并地践行美德 “有书真君子,无读不丈夫”。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快乐之道。 孔子的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三、关于美德的几点结论,在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尤其是注重学习古代 儒、道、禅中的人生智慧。 体悟“亦儒亦道以禅”的圆融境界,以儒养心、以道养身、以禅养性。 这是真正的人生审美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