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101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况、人格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研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鲁南监狱男性罪犯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 究 姓名:李甲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指导教师:王束玫;刘志敏 200809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鲁南监狱男性罪犯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生:李甲峰 导师:王束玫教授 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与意义: 心理健康是个体能够依赖的最为重要的内在资源,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 要因素。在罪犯改造中,心理因素既可以是有效的动力,也可以表现为顽固 的阻力。目前,我国监狱系统虽然对服刑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了重新认识, 但没有进行较系统的测量分析。本研究调查了鲁南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

2、 康现状和人格特点,探索了心理特质与犯罪行为的相互关系及心理健康的影 响因素,以期为矫治和疏导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改变和改善他们 的行为方式提供依据和建议。该研究可帮助监管人员在监管改造工作中自觉 遵循心理行为规律,科学有效地改造罪犯,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出贡 献。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鲁南监狱以监区为单位以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正在服刑的男性服刑人 员1 3 0 5 名,采用团体测试法自行填写艾森克人格问卷( E P Q ) 、症状白评量 表( S C L 一9 0 ) 问卷,了解在押服刑人员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收回有 效答卷1 2 3 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 4 2 5 。以E

3、 P Q 、S C L 一9 0 问卷全国男性 常模作为对照评价罪犯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采用E x c e l 建立数据库。量表评分采用心理问卷分析程序。S P S S I O 0 版统计软件包进行q 检验,t 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结果: 1 E P Q 测量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在1 8 7 2 岁之间,平均年龄( x S ) 为3 4 3 2 11 1 4 岁。与全国常模相比,男性服刑人员在精神质( P ) 、内向一外向( E ) 、神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 N ) 、掩饰性( L ) 人格维度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出其基本人 格特征为外向不稳定、高神经

4、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 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在L 人格维度上的差别有统计学 意义。 O 0 5 ) 。 服刑人员已服刑期不同,在P 维度上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 e t w e e nt h ed i f f e r e n tc r i m a lt y p e T e r ma l r e a d ys e r v e dO f f e n d e r si nad i f f e r e n td i m e n s i o nPd 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s i g n i

5、f i c a n t ( P 4 3 为阳性) 和 9 项因子分( 3 为阳性) 。 设计问卷指导语( 见附录1 ) 。 编制包括年龄、刑期、犯罪次数、文化程度、犯罪类型、捕前职业、 入监时间、余刑、婚姻状况等研究因素在内的表头,融合上述心理测 量量表,设计成本次研究的调查表( 见附录2 ) 。 2 2 调查程序 挑选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作为调查员。由专业一t l , 理测评人员指 导,经过集中培训,组成调查组。统一调查方法和问卷指导语。正式调查前, 随机抽取3 0 名罪犯进行预调查,发现并纠正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式 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每3 0 名罪犯为一组,进行团体统一作答,其间

6、不得 交谈,不得窥视、抄袭他人作答,并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测试前专业人员 讲解测试目的,打消顾虑。在专业心理测评人员的统一指导下次性完成所 有问题。文盲罪犯由调查员进行个别调查,代为填写答卷。 问卷合格标准:( 1 ) 无漏项、漏题。( 2 ) 笔记清楚。( 3 ) 无多选答案现象。 3 资料整理与录入 首先,收集并整理调查表,摒弃不合格问卷。采取双人输入方式,将问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卷输入心理量表分析程序,获得测量分。用E x c e l 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简 单的逻辑和统计分析,将异常值进行统计处理,最后将数据资料运用 S P S SIO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6 8 】。

7、 4 质量控制 1 心理测量量表采用成熟的E P Q 、S C L - - 9 0 ,表中设置了逻辑相关项, 保证了调查问卷的质量。 2 专业心理测量人员指导,集中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质量,降低调查 员偏倚。 3 调查前做好宣传发动,提高被调查者的配合度,减少无应答偏倚,提 高问卷的合格率。 4 进行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5 资料整理录入全程采用双人操作,并进行比对,减少误差。 5 资料分析方法 5 1 单因素分析 采用t 检验,q 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 分析年龄、刑期、犯罪次数等研究因素对E P O 四个分量表以及S C L - 9 0 的9 项因子得分的影响,

8、进而辨别哪些研究因素是犯罪危险因素,哪 些是有利因素。 5 2 多因素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l o g i s t i c 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 E P Q 量表4 个维度标准分和S C L 一9 0 量表9 项因子分得分的因素以及影响服 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6 有关定义及说明: 1 其他罪指贪污、金融诈骗、走私、贩毒等。 2 E P O 量表极端个性: E 维度:典型外向E 6 1 5 ,正常型3 8 5 E 6 1 5 ,典型内向E 6 1 5 ,正常型3 8 5 E 6 1 5 ,典型情绪反 应缓慢N 6 1 5 ,正常型P 6 1 5 3 回归分析中变量赋值 1

9、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与分析= 口木叫7 】1 7 I 1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均为男性罪犯,共计1 2 3 0 人,平均年龄( X S ) 为 ( 3 4 3 2 士1 1 1 4 ) 岁。罪犯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捕前职业、犯 罪次数、犯罪类型、原判刑期、已服刑期、余刑期等研究因素上的分 布情况用构成比表示。见表l 。 2 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析 2 1服刑人员与男性常模人格维度的均数比较服刑人员P 、E 、N 各人格 维度均高于常模( P 0 0 5 ) 。表11 。 表1 1不同文化程度的罪犯与男性常模比较的t 检验( f 值) 2 5 不同捕前职业

10、的服刑人员的人格维度分析 2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5 1 不同捕前职业的服刑人员的人格维度的方差分析职业不同的罪犯在 P 、L 两个维度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见表1 7 。 表1 7 不同犯罪次数的罪犯与男性常模比较的t 检验( f 值) 2 7 不同犯罪类型的服刑人员人格维度分析 2 7 1 不同犯罪类型的服刑人员人格维度的方差分析为了解不同犯罪类型 的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对盗窃罪、伤害罪、抢劫罪、强奸罪及其他类型罪 犯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犯罪类型间人格特征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O 0 5 ) 。见表1 8 。 表1 8 不同犯罪类型者

11、基本量表分数比较( z J ) 2 7 2 不同犯罪类型的服刑人员与男性常模的比较P 、E 、N 三个量表上, 山东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所有犯罪组与常模组得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见表2 0 。 表2 0 不同刑期服刑人员的基本量表分数比较( x S ) 2 8 2 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与男性常模的比较P 、E 、N 三个维度上,各不 同刑期组与常模组得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见表2 5 。 表2 5 余刑期不同的服刑人员的基本量表分数比较( x s ) 2 1 0 2 余刑期不同的服刑人员与男性常模的比较P 、E 、N 三个量表上, 各

12、余刑期组与常模组得分之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6 l5 或T 6 1 5 或T t 3 为阳性,共发现阳性者7 4 3 人,阳性检出率 3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6 0 4 。 服刑人员S C L - - 9 0 各因子与常模均数的比较 表5 0 男性服刑人员S C L - - 9 0 各因子与常模的比较( x S ) 由上表可看出,罪犯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别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 P 6 1 5 或T 3 8 5 划 分该批受试罪犯,可以看出高神经质者( 2 7 2 ) 及高精神质者( 2 6 7 ) 比例明显偏高。从服刑人员E - N 四相分布百分比图可以看出外向不稳

13、定者 占4 6 3 。提示罪犯的上述人格特征是犯罪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捕前职业等因素是极端个性类型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症状自评量表S C L - - 9 0 的统计指标主要为两项,即总分因子分。总分 即9 0 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该表共包括1 0 个因子, 即所有9 0 项目分为l O 大类。每个因子反映受试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因而通 过因子可以了解受试者的症状分布特点。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体会,它对于 神经症及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或心理咨询门诊的受检者,都有较好的自评效 果,是能很快了解病人自觉症状的有力工具【6 1 。本研究借此表用于服刑人员

14、 5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症状自评,以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 S C L 一9 0 问卷分析表明,阳性者7 4 3 人,阳性检出率为6 0 4 。罪犯总 分及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提 示服刑人员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婚姻状况、捕前职业、累犯、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着 罪犯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年龄、已服刑期、犯罪类型、原判刑期不同的服刑 人员S C L - - 9 0 各因子分方差分析未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不同的 罪犯在躯体化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在躯体化方面,离婚或崔 偶者程度高于其他

15、,而未婚和已婚间两两比较则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男性 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捕前职业有关,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 系敏感和偏执四个因子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捕前职业为工 人者,在躯体化程度上高于其他职业,而捕前从事商业者其强迫症状,人际 关系敏感,偏执三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其他职业者;初犯和累犯在躯体化、强 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四个因子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这四个因子的得分均是 累犯高于初犯;文化程度对服刑人员的躯体化因子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躯体化因子方面较其他文化程度者低,且有统计学意 义。这表明罪犯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违法犯罪入狱之前,因失败的婚姻史或丧 偶、从

16、事的职业、犯罪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己造成心理的伤害,而因犯 罪本身带来的刑期、服刑环境等因素的继发损害是轻微的。值得注意的是初 犯和累犯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四个因子上的统计学差别,表明 犯罪经历本身除了给社会造成危害外,给犯罪分子本身也造成心理的损害。 恐怖因子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累犯恐怖高于初犯,并 没有因为恐怖而产生对犯罪后果的惧怕,反而促使其再次犯罪。其原因可能 因为长期的恐怖导致焦虑情绪,产生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躯体征象、强迫症状,从而更容易引发犯罪。 罪犯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认为犯人在犯罪前就有 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可能是导致其违法犯罪的原因,有资 料表明有精神问题的人犯罪率较高,有的人犯罪前就有人格缺损【1 7 , 1 8 , 1 9 】,现 在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可能是原有心理问题的延续。也有人认为与服刑人员长 期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