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0959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施工(单元一建筑消防相关知识)(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施工 单元一 建筑消防相关知识,第一单元 建筑消防相关知识,第1讲:燃烧和火灾 第2讲:灭火的方法 第3讲:高层建筑的火灾及相关区域的划分,知识目标,知道燃烧和火灾的基本概念 熟悉灭火的基本方法 掌握火灾的形成过程 掌握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知道火灾的危害的危害性,技能目标,了解消防学科的发展方向,对消防学科有所认识 掌握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划分 掌握建筑物的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划分,主要概念,燃烧、火灾、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高层建筑、智能建筑,第1讲:火灾和燃烧,1.1 火灾的定义、分类和等级 1.2 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必要条件 1.3 火灾的

2、形成过程(原因),1.1.1 火灾( fire)的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1.1.2 火灾的分类:A、B、C、D四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气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腊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火灾等。,1.1.3火灾的等级,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

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1.1.4 火灾的原因,电气 雷击 易燃液体、气体 明火:烟头 暗火 地震 战争,建筑结构不合理 火源或热源靠近可燃物; 电器设备绝缘不良、接触不牢、超负荷运行、缺少安全装 置;电器设备的类型与使用场所不相适应; 化学易燃品生产、贮存

4、、运输、包装方法不符合要求与性质相 反应的物品混存一起的; 应有避雷设备的场所而没有或避雷设备失效或失灵; 易燃物品堆积过密,缺少防火间距; 动火时易燃物品未清除干净; 从事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没有防火制度,操作人员不懂防 火和灭火知识; 潮湿易燃物品的库房地面比周围环境地面低; 车辆进入易燃场所没有防火的措施。,返回,1.2 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必要条件,1.2.1 燃烧(Burning)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映,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1.2.2 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对于有焰燃烧还应具备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燃烧的三角形,可燃物、

5、氧化剂和引火源,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气体、液体、固体) 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返回,1.3 火灾的发展过程,火灾初始阶段 火灾发展阶段 火灾下降阶段 任何物质燃烧的充分条件:1、足够的可燃物质 2、足够的含氧量 3、足够的着火能量,火灾初始阶段 此阶段火势发展的快慢,随火源与可燃物的特点不同而不同。此时动用灭火手段,易于扑灭火灾。 火灾发展阶段 辐射热急剧增加,可能出现轰燃。温度700以上,最高可达1200。此时动用灭火手段,扑灭火灾困难很大。 火灾下降

6、阶段 氧气耗净,可燃物呈阴燃状态,温度500以下。 不合理通风,新鲜空气突然进入,有发生暴燃的危险。,返回,第2讲:灭火的方法,2.1 灭火的基本方法 2.2 水的灭火机理,2.1 灭火的基本方法,冷却法:如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通过水来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使燃烧终止。 窒息法: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来降低氧浓度,使燃烧不能持续。 隔离法:如用泡沫灭火剂灭火,通过产生的泡沫覆盖于燃烧体表面,在冷却作用的同时,把可燃物同火焰和空气隔离开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化学抑制法:如用干粉灭火剂通过化学作用,破坏燃烧的链式反应,使燃烧终止。,2.2 水的灭火机理,冷却:利用自

7、身吸收显热和潜热的能力冷却燃烧。 窒息:水被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汽为惰性气体,且体积膨胀1725倍,因此水在灭火中被汽化为水蒸汽时将占据燃烧区域的空间,排斥空气并窒息燃烧。 电绝缘性:水呈喷雾状时,雾滴之间呈不连续的间断喷射状态,雾滴间混夹空气,因此能表现出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使水雾喷向带电体时不导电。,返回,第3讲:高层建筑的火灾及相关区域的划分,3.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3.2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3.3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3.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高层建筑定义: 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超过24m(不包含单层主体建筑超过24

8、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的公共建筑。,火的发明与使用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火灾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惨重的灾难。 随着高层大量涌现 , 对防范火灾要求日益提高。 火灾: 自然 火灾 nature fire 人为 火灾 man-made fire,建筑火灾的特点,1)蔓延快 2)疏散难 3)扑灭难 4)易燃材料大量使用 5)结构局部失稳 6)电器、煤气设备大量使用,烟火蔓延速度,10m高处, 风速为5m/s 30m高处, 风速为8.7m/s 90m高处, 风速为15m/s 风速为9m/s时, 飞火星可达785m 风速为13m/s时,飞火星可达2750m 烟火蔓延水平速度0.3

9、0.8m/s 烟火蔓延垂直速度24m/s 100m高楼,烟火可在1min内全部蔓延,消防车工作高度,登高平台消防车:104m(世界最高)130秒完全伸展 举高喷射消防车:101m(世界最高) 云梯消防车:100 m 消防车射水高程一般可达二十多米,安全出口的概念,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返回,3.2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3.2.1防火分区(fire prevention zone)的概念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建筑物构件(如防火墙)将建筑物分隔开的、能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限制于起火区而不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防火分区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

10、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 其二是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 竖向防火分区:楼板、窗间墙 水平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门 防火分区的划分:防火分区面积的大小,返回,3.2.2建筑物的防烟分区,防烟分区(smoke bay)的概念: 所谓防烟分区是指用挡烟垂壁、挡烟梁、挡烟隔墙等划分的可把烟气限制在一定范围的空间区域。 即在设置排烟措施的过道、房间中,用隔墙或其他措施(可以阻档和限制烟气的流动)分割的区域。 防烟分区: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 排烟设施的设置:走道、净高不超过6米的房间。,防烟分区的作用: 大量资料表

11、明,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 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把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并迅速排出室外。,3.3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3.3.1 报警区域(Alarm Zone) 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单元。 3.3.2 探测区域(Detection Zone) 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形式多样,功能各异,规模不等。为了便于早期探测、早期报警,方便日常的维护管理,在安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人们一般都将其保护空间划分为若干个报警区域。每个报警区域又划分了若干个探测区域。这样这可以在火灾时,能够迅速、

12、准确地确定着火部位,便于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 所谓“报警区域”就是人们在设计中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部分空间,是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单元。一个报警区域可以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但同一个防火分区不能在两个不同的报警区域内;同一报警区域也不能保护不同楼层的几个不同的防火分区。 “探测区域”就是将报警区域按照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是火灾探测器部位编号的基本单元。一般个探测区域对应系统中具有一个独立的部位编号。,报警区域的划分,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探测区域的划分:规定一,根据

13、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从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m2 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200m;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在20100m之间。,探测区域的划分:规定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二级保护对象,可将几个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相邻房间不超过5间,总面积不超过400m2,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相邻房间不超过10间,总面积不超过100m2,在每个房间门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探测区域的划分:规定三,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敞开或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 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 建筑物闷顶、夹层。,返回,思考练习题:,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 消防系统有那些主要内容? 如何正确报火警逃生? 灭火器使用方法? 探测区域和报警区域?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定义,区别,适用场合,如何划分),返回,本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