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753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失眠问题与管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的失眠问题及管理方案,1,目 录,2,3,1.Sivertsen B et al. J Sleep Res. 2014 Apr;23(2):124-32. 2.辜滟翔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5:31(2):132-6.,宾夕法尼亚队列研究: 慢性失眠患者高血压风险为睡眠正常者的2.2倍,Fernandez-Mendoza J et al. Hypertension. 2012 Oct;60(4):929-35.,4,宾夕法尼亚队列研究纳入1741例完成实验室睡眠评估的人群。其中786无高血压,平均长达7.5年的随访。记录高血压事件的发生数。使用正常睡眠者结果作为基准,矫正其他两组OR

2、。慢性失眠患者高血压风险OR=2.24 (1.19-4.19;CI=95%,矫正年龄、性别、睡眠呼吸障碍、肥胖等风险因素)。其中,慢性失眠且睡眠时长6h的亚组,OR=3.75(1.58-8.95;CI=95%)。,高血压比值比 OR (CI=95%),高血压事件定义为自述存在因较高的血压获得相应治疗。 慢性失眠定义为抱怨出现为期一年以上的失眠症状。 睡眠质量差定义为存在中度至重度的睡眠问题抱怨,包括难以入睡、睡眠难以维持、早醒或是睡后无恢复。 睡眠正常者为排除以上两类外的人群。,p=NS,p0.01,p0.05,荟萃分析: 失眠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Sofi F et al. Eur J

3、 Prev Cardiol. 2014 Jan;21(1):57-64.,5,一项含有2011年12月之前发表的13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覆盖共计122,501名患者,随访时间3-20年。共计发生6332例心血管事件发生(含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卒中及因上述疾病死亡者)。 失眠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RR=1.45(95% CI,1.29-1.62;p0.0001)。,调查发现: 失眠患者卒中患病风险比非失眠者高54%,Wu MP et al. Stroke. 2014 May;45(5):1349-54.,6,失眠组患卒中入院风险 IRR 95% CI,一项纳入21,438名失眠患者和

4、64,314名非失眠者的长达四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数据来源于台湾健康保险数据库。类(第九版修订稿) ICD-9-CM定义失眠及卒中,并排除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所有试验者试验开始前均未被诊断为卒中、睡眠呼吸暂停和失眠。主要结局指标为第一次卒中急性发作入院治疗。 结果显示:失眠患者的卒中患病风险比非失眠者高54%(IRR=1.85;矫正风险比HR=1.54;95% CI 1.38-1.72)。65岁以上组,失眠同样显著增加卒中风险(IRR=1.71,p0.0001)。,IRR:发生率比(失眠患者较非失眠者患有卒中的相对风险),p=0.0268,p=0.0002,p0.00001,p0.00001

5、,p0.00001,p0.00001,HUNT研究:失眠可能与罹患多种疾病有关,Sivertsen B et al. J Sleep Res. 2014 Apr;23(2):124-32.,7,失眠患者患病风险 OR 95% CI,* 矫正年龄、性别、教育及基线时的焦虑与抑郁情况 +矫正年龄、性别、教育及基线时多种疾病情况,HUNT试验数据来源于挪威北特伦德拉格健康研究(HUNT2:1995-1997;HUNT3:2006-2008)平均11年的随访,人群样本24,715例,用以评估失眠作为风险因素对身体及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DSM-IV用以评估失眠;身体及精神状况为自述诊断结果,其中精神问题

6、使用HADS、DSM-III、DSM-IV、ICD-8、ICD-9等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失眠患者为右图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CI=95%,OR1)。,1. 刘海娟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30(8):2198-200. 2. Siddiqui et al. Aging and lung disease respiratory medcine 2012, pp 173-188. 3. 陈果果等. 全科护理. 2011;9(3):747. 4. Crowley K et al. Neuropsychol Rev. 2011 Mar;21(1):41-53.,8,多项调查显示:老年人失眠及睡

7、眠问题高发, 且有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1. Foley DJ et al. Sleep. 1995 Jul;18(6):425-32. 2. Liu X et al. Sleep. 2005 Dec;28(12):1579-87. 3. 刘海娟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30(8):2198-200.,9,Foley DJ 1995 (n=9282)1,Liu X 2005 (n=1679)2,刘海娟 2010 (n=2102)3,老年人睡眠问题发生率,Foley DJ研究依托于1982年开始的美国老年确定人群流行病学调研(EPESE),包括美国三个地区65岁及以上的10,294名受访

8、者。Liu X研究于1997年进行,包括山东五市65岁及以上的1820名受访者,采用DSM-IV定义失眠。刘海娟研究于2007-2008年间进行,纳入22省市60岁及以上的2200名受访者(每省100名),PSQI7定义为存在睡眠问题。 根据已有的三份较大样本量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失眠及睡眠问题高发,且近年来达到近50%水平。,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失眠多种表现共存,刘海娟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30(8):2198-200.,10,一项2007-2008中国22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问题的问卷调查,成功回收有效问卷2102份,1048名老人存在睡眠问题。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9、)评价睡眠质量。定义PSQI7为存在睡眠问题;单项得分1时,则表明存在该项睡眠问题。 在存在睡眠问题的老人中,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问题是最常出现的问题。,老年人存在的具体睡眠问题分布,多种因素可能引发老年人的睡眠问题,11,浅度睡眠(N1/N2)随年龄增加而延长,速动眼相及慢波睡眠(SWS)却随年龄增加而比重减少,而SWS是组织代谢恢复的核心,常伴随关节炎、慢性疼痛、抑郁等,高血压、胃肠道问题、泌尿系统问题、骨关节炎、髋损伤、纤维肌痛、消化性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睡眠障碍都可能增加失眠的风险,除作用于精神系统的药物外,/阻滞剂、茶碱、沙丁胺醇、伪麻黄碱、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

10、素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失眠问题,白天睡眠过多且睡眠时间不固定、存在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如睡前引用咖啡、浓茶、剧烈运动等,1. Crowley K et al. Neuropsychol Rev. 2011 Mar;21(1):41-53. 2. Siddiqui et al. Aging and lung disease respiratory medcine 2012, pp 173-188. 3. 陈果果等. 全科护理. 2011;9(3):747.,疾病,药物,生活,生理,三、双管齐下:老年人失眠治疗策略,12,老年人失眠治疗需针对症状和病因,结合使用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针对性改善常见睡

11、眠问题,如入睡困难、中途觉醒和早醒等 找出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警惕可能存在的药源性失眠问题 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并积极地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王继军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27(2):149-52.,认知+行为干预:老年失眠患者的非药物干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7):534-40.,13,认知行为治疗 (CBT-I) 睡眠卫生教育,松弛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睡眠限制疗法,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以心理行为治疗,睡眠卫生守则 日常简单易行的失眠行为干预,Siddiqui et al. Aging and l

12、ung disease respiratory medcine 2012, pp 173-188.,14,不要在床上待过多的时间 维持固定的睡觉/起床时间 如果不能入睡就起床 将午睡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 日常锻炼 增加户外时间,不要戴太阳眼镜,尤其是一天中较晚的时候 增加在有光环境下的时间 入眠之间适量进食(牛奶、面包等) 午餐后避免摄入咖啡因、烟草和酒精 限制夜间喝水量,研究发现:老年人日间过度睡眠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相关风险因素,Jaussent I et al. Sleep. 2012 Sep 1;35(9):1201-7.,15,一项1999-2001年开始的法国三城市4896名

13、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达八年的探究睡眠问题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性的研究。研究排除了痴呆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测试(MMSE)评价认知能力(24为认知功能正常)。对应睡眠问题主要包括日间睡眠过度(EDS)、难以入睡(DIS)、起夜(DMS)、早醒(EMA)。 矫正MMSE基线值、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基线特征及BMI、慢性疾病、抑郁、服用催眠药物等混杂因素,OR=1.26(1.02-1.56,CI=95%,p=0.03)。EDS可能是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相关风险因素。,老年人过长或过短的睡眠均可能伴随 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Aggarwal S et al. Clin Cardiol. 2013

14、Nov;36(11):671-6.,16,一项横断面研究睡眠时长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样本来源自2007年至2008年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538例报告睡眠时长的调查。平均年龄60以上,睡眠平均时间6.85小时。以每日睡眠6-8小时为基准,计算8h (n=138)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OR值,矫正性别、年龄、BMI、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吸烟、收缩压、睡眠呼吸暂停病史、家族心脏病史等因素。 睡眠8h组冠脉疾病(CAD)和心绞痛风险增加。,各睡眠时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OR 95%CI,*,*,*,*,*,*:p0.05,失眠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合理使用,合理选择1 较短的起效时间治疗入

15、睡困难 适宜的作用时长治疗睡眠维持困难&避免宿醉效应 重视安全性减少摔倒、呼吸抑制、认知损伤、药物依赖的发生 适合长期服用 减少躯体症状的发生 合理使用2,3 注意使用剂量 注意使用方法 重视共病治疗 重视药物相互作用,1. Dolder C et al. CNS Drugs. 2007;21(5):389-405. 2. Schutte-Rodin S et al. J Clin Sleep Med. 2008 Oct 15;4(5):487-504. 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7):534-40.,17,BZDs多起效慢、半衰期较长, 睡眠潜伏期缩短

16、不显著,1. 艾司唑仑说明书 2. Paquin AM et al. Expert Opin Drug Saf. 2014 Jul;13(7):919-34. 3. Holbrook AM et al. CMAJ. 2000 Jan 25;162(2):225-33.,18,起效慢可能导致缩短睡眠潜伏期不显著,而在快速起效的BZDs中,这一问题同样显著。 一项早期纳入8项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针对BZDs的使用和睡眠潜伏期进行了分析,使用药品包括氟西泮、三唑仑和咪达唑仑(达峰时间均小于1h)。相比安慰剂,BZDs平均减少4.2分钟(-0.7-9.2,CI=95%)的睡眠潜伏期,且效果并不显著3。,BZDs多起效慢、半衰期较长, 影响次日日间功能,1. Dassanayake T et al. Drug Saf. 2011 Feb 1;34(2):125-56. 2. Hemmelgarn B et al. JAMA. 1997 Jul 2;278(1):27-31.,19,一项纳入224,734名67-84岁老年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