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0750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秦国能从西陲荒蛮之地崛起,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第4课,课标要求: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

2、-前221,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 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前594年-初税亩,秦国:前408年-初租禾,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鲁国:三桓执政,晋国:三家分晋,齐国:田氏代齐,卿大夫夺权,

3、赋税制度改革,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经济发展,政治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化,社会制度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封建制度确立,私有制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3、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顺应时代需求,(理论武器),大动荡、大变革,4、秦国处在十字路口,赵,韩,魏,秦国偏 处西方, 人口稀 少,经 济落后, 对外战 争处于 劣势

4、。,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商鞅来秦,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客观上:,主观上:,人才上:,其它:,理论上:,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出谋划策,商 鞅,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如果你是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 你会怎么做?,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鞅变法,法家理论;,富

5、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 等方面。,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商鞅变法的措施及作用:1.军事上:,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作用,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打击了贵族的特权,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1.军事上:,B 奖励军功,设立二

6、十等军功爵制度,A 废除世卿世禄制,C 编制什伍组织,秦兵,“尚武”,“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他们甚至会抢首级”。 而且他们善骑射”,课前准备,1、课本、导学案、默写本、立体设计 2、回顾:商鞅变法的背景(见导纲) 商鞅变法的军事措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A 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

7、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 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2.经济上:,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A 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C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积极:,1、促进农业和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物质基础),消极:,1、明清

8、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其深远影响有:,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有何深远影响?为什么?,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封制,国君,诸侯,卿、大夫等,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县制结构图,利于加强对人民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3.政治上:,B 推行什伍连坐制度,A 废分封,行县制,C 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措施过于严苛,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4.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焚烧诗书,风俗

9、习惯上:革除落后风俗,(禁止成家后的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四、商鞅变法的结局:,守旧势力的反扑 商鞅之死,“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商鞅惨死的原因及启示,原因:变法触动了贵族利益;严刑峻法,启示:改革是曲折、复杂的; 作为改革者,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 和艰巨性,要注意协调好改革中利益的 协调问题等。,四、商鞅变法的结局:,守旧势力的反扑 商鞅之死 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为什么?,“商鞅虽死,秦法犹存”,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3)措施全面彻底,深入人心。,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成功,重要因素,1.对秦国:,五、商

10、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壮大了军事力量,收富国强兵之效,为秦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政治经济军事,2.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3.所创立的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涉及范围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封建化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内容上: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中央集权; 推行手段上:明法重刑,深入人心; 影响上:最彻底最深远,变法的核心,耕战,法治,六、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局限性),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积极影响:,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

11、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材料: 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几段材料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对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3、消极影响:,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3)旧制度、旧文化等仍然存在,4、历史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